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目前倾向于按照其自然病程(正常——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类,房角改变在分类中占重要地位。既往对前房角的研究借助前房角镜或者UBM这种接触式的检查手段,引入很多人为的误差。我们借助前节OCT(SL-OCT),采用非接触式的检查对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的房角进行了观察研究,分析各个参数的变化,筛选出最佳诊断参数,并对激光虹膜周切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的检查分析,评价前节OCT在房角观察和在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3月经我院门诊检查眼部正常志愿者(52例102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2例3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9例22眼)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47眼)的患者进行SL-OCT检查,因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患者数目较少,并入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组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8例(48只眼),女性73例(126只眼),平均年龄48.58±25.55岁(7~78岁)。诊断标准依照2000年美国眼科学会制定“原发性房角关闭处理指南”进行。排除有严重心肺疾患并有其他眼部手术史的患者。对愿意接收激光虹膜切除术并签署同意书的13例(15眼)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术前及术后10min、1h、1d进行SL-OCT的扫描,研究其术前后变化。2、方法及指标采用海德堡裂隙灯型OCT(Slit-Lamp-adapt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L-OCT)对研究者八个方位(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颞侧、颞上、上方)房角测量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ISA)、房角隐窝面积(ARA)、房角角度(ACA)以及中央前房深度(ACD)这些参数。每个方位取至少三幅清晰图像,每幅图均经手工校准巩膜突位置,应用SL—OCT仪中自带分析程序软件版本Heidelberg EyeVersion:1.5.10.0)分析导出各项前房角参数测量值。使用科以人LUMENIS NOVUSVaria多波长激光机和Nd:YAG激光(LUMENIS selecta duet激光机)行激光虹膜周切。二、结果1、正常人OCT测量前房角的参数分布(1)500μm系列和750μm系列房角各参数具有正相关,各参数相关系数为0.82~0.89。500μm系列参数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2)正常人左右眼之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各参数值在上方象限较小,鼻上方最小,下方象限较大,以颞下最大。(4)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房角各参数逐渐变小,到50~60岁时最小,大于60岁时参数再次加大。2、原发性房角关闭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的变化(1)从正常——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及房角关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L-OCT各参数渐次减小,并以下方象限变化明显。(2)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及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各参数值分布规律同正常:在上方象限较小,鼻上方最小,下方象限较大,以颞下最大,但各数值趋于一致性。3、激光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前房角的影响(1)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各参数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0min、1h、1d之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前后前房深度(ACD)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结论1、在SL-OCT测量的表示房角开放程度的AOD、TISA、ARA、ACA这四个参数中,ARA对房角开放程度的反映较其他参数差,500μm系列参数的变异性较750μm系列大,因此,我们主要推荐750μm系列的AOD、TISA、ACA来反映房角开放程度。2、在正常人前房角,左右眼各参数无差异,上方象限房角为窄,尤其是鼻上最窄,然后下方象限较宽,以颞下最宽,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房角变窄,到50~60岁时最窄,60岁以上有房角加宽趋势。3、原发性房角关闭及青光眼患者房角各参数各个象限空间分布趋势同正常人,但更平缓。4、从正常人、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及房角关闭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我们的研究验证了房角从宽到窄的一个自然病程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以下方房角变化为先。5、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立即房角加宽,表明瞳孔阻滞解除,前后房压力恢复平衡,房角开放。证明瞳孔阻滞是房角关闭的主要原因。激光虹膜周切术可以预防房角关闭。6、前节OCT对房角可以进行精确的无干扰的检查,对手术后患者安全、方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