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威胁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分析新城开发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进行合理的城市与区域规划,而且对制定科学的生态系统保护计划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通过对1994、2000和2006年高精度影像的解译,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对临港新城及代表性河流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1994~2006年,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增加最多。园地增加最快,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地减少最快,其次是耕地。1994~2000年和2000~2006年两个时段中,耕地持续减少,主要转换为建设用地、水域和园地:建设用地在第一时段缓慢增长,第二时段迅速增长,新城开发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农田,新城开发促使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受围海造地的影响,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呈增长趋势,但随着新城开发建设的进行,土地利用发生了转移,其中建设用地快速增加。(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由于东部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增加,1994-2006年,临港新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但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存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94海堤西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第一时段水域的增加抵消了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同时使得总价值增加,第二时段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抑制了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使得总价值急剧减少;94海堤东侧由于2006年围海造地面积在2000年基础上继续大量增加,使得1994海堤东侧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但由于收到新城开发影响,1994海堤东侧至2000海堤西侧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94海堤西侧以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为主,二者之和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1994~2000年间,由于水域面积增加,相应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娱乐文化等功能价值增加;2000~2006年间,受新城开发影响,除原材料外其余八项服务价值均呈下降趋势。94海堤东侧,由于滩涂湿地大面积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为主。(3)对泐马河和随塘河两大主干河流的缓冲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发现,1994~2000年时间段泐马河和随塘河500米缓冲区土地利用未发生变化,城市化速度缓慢,而2000~2006年,受临港新城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影响,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等大幅增加,耕地大幅减少;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看,1994~2000年,由于土地利用未发生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也未改变,2000~2006年,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增加,使得总价值上升,其中水域生态系统贡献量最大。最后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对策和建议。因水域和湿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要采取措施重点保护水域面积,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保护湿地和水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