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水平的发展,居民和企业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理财产品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创新问题。首先,在回顾国内外银行业理财产品创新发展过程中,发现理财产品创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特征。以美国为例,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始起步、大范围扩张和成熟稳定三个阶段。近些年来,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稳定阶段,其银行逐渐发展成为了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超市”。在国内,自1996年中国中信银行在广州分行首先设立“私人理财中心”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银行业理财产品已经呈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国外理财产品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市场细分、产品创新、顾客关系的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高等。在国内,理财产品发展的趋势是: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人民币型理财产品渐渐成为理财产品的主体,理财产品期限结构设计的短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理财新产品的收益率逐渐高启。其次,理财产品创新分析方面,本文重点关注了需求和供给分析,以及创新的目的、动力、模式选择等。在我国,由于居民收入水平、风险偏好、理财知识结构、年龄等不同,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的需求。而由于创新不足,私人和企业对银行业理财产品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如何实现理财产品的创新?本文从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力、目的、方法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力主要是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对超额利润等的追逐所驱动;而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获得超额利润;创新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式方法”和“改良法”等;创新的模式选择主要是要素创新和要素组合创新等。另外,理财产品创新进行风险和收益评估是必要的。理财产品创新的风险包括市场性风险、法律性风险、经营性和操作性风险以及技术创新风险。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不仅要综合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且设计风险分担、风险转移和止损机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产品创新面临着客户需求变化、风险问题、新技术的变化、制度约束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理财产品创新的趋势可能是理财产品的个性化或差异化会更加突出,以“客户需求导向型”的理财产品销售模式会逐步完善,银行理财产品向“电子化”方向发展,“专业化”的理财产品研发和销售人员会受到高度重视。再次,在实证分析影响理财产品创新预期收益率的因素中,本文理论分析了理财产品创新预期收益率与银行规模、期限结构,风险类型等之间的关系。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构显示期限结构、风险类型等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影响显著,而银行规模等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总的来说理财产品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我国理财产品市场中存在着较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对于理财产品创新发展的未来,本文从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重视市场需求研究和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重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设计,引进“创新型”人才,建立专业化的理财产品销售队伍,重视应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