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命周期中现金股利对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如何选择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能否有动力持续地发展和成长,关系着企业价值能否得到提升。有效的投资不仅能够确保公司的长期和持续性地发展下去,还能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我国,非效率投资现象十分普遍。既有大量投资于低回报率项目的过度投资行为,也有因为资金匮乏等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合适的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行为。非效率投资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在宏观层面上也不利于社会经济保持良好健康的增长状态。股利分配政策也是企业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作用,公司分配现金股利能够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减少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然而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这些理论能否真正适用,一直以来是诸多学者进行讨论的话题之一。此外,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上市公司其经营状况、组织规模等具有不同特征,具有不同的代理问题与不一样的融资约束程度,而这会使得公司会随之做出不同的现金股利分配决策,从而对企业投资活动也产生影响。因此,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探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现金股利对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很有必要。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派发更多的现金股利能够有效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难题,降低投资不足水平。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派发更多的现金股利能够减少企业内部的自由现金流,降低投资过度水平。而当上市公司处于衰退期的时候,提高现金股利的派发水平会加剧企业自由现金流的缺乏程度,从而加剧企业投资不足水平。将生命周期,现金股利和投资效率三个要素纳入同一个框架进行研究,这对于规范企业的股利政策与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探索如何将智能的多元化理论应用于指导中国大学英语电影教学课堂,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从课程设置角度探讨了将两者结合的指导原则,从课堂实际操作角度记录了多元智能理论
<正>2013年,我所在的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红木消费者指南》。在当时风起云涌的红木市场大潮中,这本小册子起到了一定的正本清源的作用。5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