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淳《春秋》三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是儒家重要经典。自汉代以来,数不清的历代学者对其以及三传从各个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中唐啖助、赵匡、陆淳三人打破了《五经正义》与九经取士的僵局,开了“舍传求经”之风。陆淳综合啖助、赵匡的《春秋》学说以及自己的见解,用十年的功夫编撰成《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春秋微旨》三卷,上承章句之学,下启宋明理学,形成了中唐重要流派,在《春秋》学、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论文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述陆淳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啖助、赵匡的关系,对陆淳《春秋》三书的内容、思想观点、方法等进行深入、系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着重论述陆淳《春秋》三书的尊经疑传贬传思想、《春秋》学大义、《春秋》学书法,从而判定陆淳《春秋》三书在《春秋》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第一章“陆淳生平及其《春秋》三书成书与版本”,运用《春秋》学史、史学史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考证、论辩等史、论结合的方法,考证陆淳生平及其与啖助、赵匡的关系,论述陆淳《春秋》三书的成书背景与编纂过程,以及陆淳《春秋》三书的版本情况。第二章“《春秋》三书对三传的批评”、第三章“《春秋》三书所释《春秋》书法”、第四章“《春秋》三书所释《春秋》大义”是陆淳《春秋》三书中的《春秋》学概述,紧扣陆淳《春秋》三书的文本,运用论述、归纳、比较的方法,对陆淳《春秋》三书的《春秋》大义、《春秋》书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这是论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首先论述陆淳《春秋》三书对三传的批评,这是陆淳《春秋》三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疑传”也就没有“舍传求经”的新的解经思路,也就没有综合取舍三传精华而成为一家的学术追求;其次是阐述陆淳《春秋》三书的《春秋》书法,主要提炼出三书的记事书法、用讳书法、日月书法;再次,论述陆淳三书的《春秋》大义,从其纷繁复杂的文本中概括归纳出了《春秋》的尊王大义、《春秋》的忠敬大义、《春秋》的守礼大义、《春秋》救乱治世大义,并且对文本的解析加以细致的分析论证。第五章简述“陆淳《春秋》三书的地位与影响”。认为陆淳《春秋》三书在《春秋》学史上建立了一种更加简便的解经模式,使《春秋》学由专门之学变为通学,完成了由章句训诂向义理转变的重大转型。从而也引起了后人对陆淳《春秋》三书的热议。
其他文献
《牛郎织女传说》是这四大民间传说中历史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一个,它的历史内涵也最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先秦两汉时期是牛女传说孕育、形成和初步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对干部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配套的容错机制建设。从制度化的角度看,容错机制的底线和边界涉及到现行法律制度、党内法规、
在唐代诗歌史上,皮日休虽然算不上第一流的大家,但他是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失为以诗著称的名家。虽然“偏裨”,却“自领一队”。在晚唐温李诗风充斥诗坛的背景下,皮日休前
本文选取了江苏作家毕飞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其创作理想阐释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兼及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拟在对创作实绩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从不
本文以北宋初期咏物诗为研究对象,即由物感发,以天象、植物、动物以及人工物品等物类为吟咏对象,并且物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诗中作者或体物写貌,或借物寓理言志,从总体概貌至
本文根据时间顺序将中国电子文件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其特点。
针对药剂学药物有效期预测及稳定性实验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有实验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了药学本科生的信息利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
回族民间叙事诗是由回族人民创作的,在以回族人民为主体的范围里流传的,反映回族人民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叙事诗。本文依据文学理论,采用叙事学研究框架,对回族民间叙事诗的
目的优选芦荟防晒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芦荟提取液在波长200400 nm各区间的紫外吸收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苷含量。分别以芦荟提取液紫外吸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学院财务管理的方向,它可以规范学院财务运作、明确学院管理目标、细化每一个管理单元,从而保证教育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文章着重探讨高职院校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