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承担区域经济发展重任的各级地方政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在形成更高级别的都市圈,这将进一步考验区域内的城市政府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因此,从区域经济学视角关注都市圈内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总量与结构,是区域深度开放和区域和谐发展的应有之意。
提供公共产品是一个区域政府的基本职能。客观而言,虽然我国地方政府领导区域经济的能力提高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其中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就需要改革。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性公共产品投资与社会性公共产品投资上表现不同,社会性公共产品投资过少于经济性公共产品投资。这已经影响到区域城市经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因此,依据政府能力的构成,分析政府能力同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系统地比较和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政府能力及公共产品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进展作了梳理和评价;其次,运用生态位理论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政府能力进行测度、评价和比较,探索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再次,针对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中社会性支出的不足,建立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培养官员的正确“政治观”有助于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改善;最后,以南京都市圈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例,通过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模型对南京都市圈内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检验,同时提出了本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