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可转债市场起步比较晚,第一只可转债是1992年深圳宝安集团发行的“宝安转债”,但是截止摘牌前天,宝安集团股票收盘价远低于可转债的转股价格,最终以2.7%的转股率转股失败,让可转债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1年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可转债实施办法》将可转债发行制度改为核准制,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才进入正轨;2017年2月再融资新政和2017年9月转债新规的发布让可转债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条款是我国上市公司多次运用的条款,2018年出现大面积上市公司主动下修转股价的现象对于分析上市公司主动下修转股价的动因及影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选择兄弟科技进行案例研究,主要原因是2017年12月兄弟科技发行兄弟转债,正好处在转债新规的发行机制下,2018年9月21日兄弟科技主动下修可转债转股价,下修幅度达到52.3%具有典型性。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对兄弟科技下修可转债转股价进行综合性分析,主要从控股股东、公司、可转债投资者三个维度来分析公司下修可转债的动因及影响。通过对兄弟科技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主动下修转股价是为了满足控股股东的需求,利用下修对可转债价格的正效应及时减持止损,缓释资金紧张,解除股票质押警报;(2)主动下修转股价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需求,缓解公司财务压力,提高公司偿债能力;(3)主动下修转股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可转债价格,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4)主动下修转股价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转股价下修会促进投资者转股从而导致股权稀释,每股收益下降,导致股东财富缩水;分析的同时发现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票质押过高、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大对控股股东的监控力度,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完善可转债相关法规、保护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