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近百年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和经腹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AR)成为治疗的金标准。目前研究发现,传统手术方式多为层次欠清的手指钝性分离和钳夹离断结扎,导致直肠系膜切除不足,肿瘤部分残留于病人盆腔内,是引起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致力于寻找直肠系膜内癌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直肠部位肿瘤系膜内癌灶分布规律的研究仍然缺乏,无法使术者明确不同区域直肠系膜残留所致的危害,不能为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客观的肿瘤病理学依据。我们设想从直肠的冠状面、矢状面、额状面(X、Y、Z三轴)全面系统地研究直肠系膜内癌灶,探索其在直肠系膜远端、径向及环周切缘的解剖学分布方式及规律,并观察肿瘤转移灶与原发肿瘤位置的关系。运用大组织切片,能够全面观察直肠及其周围系膜内癌播散、转移情况,为实现本研究目的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另一方面,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应用于临床已逾20年,成为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