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环素作为抗生素家族中的一员被广泛应用在人类和动物医学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残留在环境中的抗生素能够渗透到土壤和水源中,不仅能够引起超级细菌的发展,也能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许多未知的影响。现在,对抗生素类物质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液相色谱法(LC)、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但是这些方法的一些缺点,如,成本高、测试时间长以及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等阻碍了他们真正的走向应用。因此找到一种低廉、高效、的方法意义重大。人们对纳米孔传感器的研究从库尔特计数器的发明就已经开始,距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纳米孔为基础的分子分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纳米孔传感器能够在单分子层面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不仅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子标记,而且也更加直接灵敏。纳米孔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生物纳米孔传感器和固态纳米孔传感器。这两种类型的传感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生物纳米孔直径很小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纳米孔的尺寸很难调节。固态纳米孔的尺寸比较好调节,但是空间分辨率却相对较低。纳米孔通常是在氮化硅或二氧化硅薄膜上制备,通常采用聚焦离子束(FIB)、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或电介质击穿方法制得。纳米孔传感器因其独特的特性通常被用来检测核苷酸聚合物的形态、DNA序列、离子、生物小分子等。在这篇文章之中,我们用纳米孔技术与生物机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四环素浓度进行了检测。反向四环素反式激活因子(rtTA)和四环素反应元件(TRE)在四环素的作用下会相互结合并生成一个复合体。当这个复合体通过纳米孔时就会产生阻塞电流信号。通过对阻塞电流信号的检测就能够分辨出rtTA、TRE和这个复合体。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这些生物分子进行检测,一个是凝胶电泳,另一个是纳米孔生物传感器。在凝胶电泳试验中,我们成功的分辨出了rtTA、TRE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在纳米孔实验中,首先,我们用电击穿法在10nm氮化硅薄膜上制备了10nm以下的纳米孔,然后我们对rtTA和TRE进行了检测,并且成功的将他们区别出来。之后,我们在不同浓度的Tet下探测了rtTA和TRE的相互作用,并且成功将他们之间的结合过程表示了出来。与凝胶电泳相比,纳米孔传感器能够在单分子层面上对生物分子进行探测,更直接、更清晰、更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