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感培养成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这也是十几年大讨论的一个成果。那么,如何进行语感培养?本文在探讨什么是语感、语感形成机制的基础之上,重点探索语感培养的方法途径,试图解决人们对语感培养认识的肤浅化、方法的简单化,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语感培养的内涵及意义。在对各种语感定义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语感就是对言语文字的敏锐感知,这种感知是一种能力,能力有大有小,语感有强有弱。广度、深度、美度、敏度是语感的四个方面。它也是衡量语感品位素质的四个基本标准。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一方面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也能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语感培养的意义。第二部分从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汉语言文字特点三个方面论述语感生成的机制和条件。心理学的分析是从语感中介说、语感内化外化说、转化生成说、语感图式说、程序性知识自动化五个方面介绍。社会文化学主要论述文化的积淀对人的影响。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分析指出语感与汉语言的特殊关系。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说明语感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提出语感培养的原则与途径。语感培养要遵循对象性、实践性、体验性、情感性的原则。语感培养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创设语境,进行多角度对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全方位体验;联系生活,进行语言揣摩;读写结合,强化语感。第四部分谈语感培养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要结合汉语的特点进行。汉语的汉字以象为本,它的根本特点是有形可象,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因此要以大量的言语材料冲击学生视觉。二要以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尤其是程序性知识对语感培养至关重要。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语感依赖语境而存在,没有语境就不可能生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