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将在2017年末正式建成并开放全国碳交易市场。本研究通过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来探究到2020年与2030年时,开展全国碳交易机制对于上海和中国其他地区(ROC)所产生的环境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并在中国承诺实现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目标的背景下设定了五种情景,分别是基准情景(BaU情景),既不设置碳减排限制也不允许交易,使经济保持自由发展;部门碳排放限制情景(CAPsec情景),即对所有部门均实行不同设定目标的碳排放限制,但不允许碳交易;地区碳排放限制情景(CAPreg情景),即仅对地区碳排放总量设定目标进行碳排放限制,但不允许碳交易;区域内碳交易情景(ETsec情景),即仅允许地区内部各部门间进行碳交易;跨区域碳交易情景(ETreg情景),即允许不同地区间进行碳交易。根据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在ETreg情景下对经济的干扰程度最小。当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以应对碳排放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时,碳交易可以将外部性内在化,从而抵消施加上海与ROC地区的一部分GDP损失与部门总产值。此外,模拟结果显示到2030年时,在ETreg情景下碳价将到达164.64 USD/tCO2且总交易规模将到达1.90亿吨CO2。其中由于冶金部门的碳减排成本最低,因而将作为交易市场上最大的卖方部门,而发电部门将作为最大的买方部门。航空部门由于其碳减排成本最高且自然碳排放强度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因此在上海该部门所面临的减排难度最大。综上所述,相比其他政策下的情景,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后在环境与经济层面是最优情景,并可以推进中国INDC目标的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