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致力于研究一种更为简便的、快速的、不改变生物活性的99mTc标记EGF的方法;探索99mTc标记表皮生长因子(99mTc-EGF)对肿瘤显像诊断作用。方法:首先运用还原剂巯基乙醇使EGF分子的二硫键还原,然后用 Sephadex G50柱去掉多余的还原剂,由MDP药盒提供的Sn2+将高价锝还原使之与还原的EGF的巯基结合,通过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99mTc-EGF的生物活性。体外实验:1)C6细胞放射性摄取实验:24孔板接种C6细胞2×105个,移入细胞培养箱培养,当细胞数量达到50%左右时,4℃分别与不同浓度的99mTc-EGF孵育进行细胞摄取实验,EGF终浓度分别为0.0165nM(0.208KBq)、 0.165nM(2.08KBq)、1.65nM(20.8KBq)、16.5nM(208KBq)、165nM(2080KBq),同时以胶质细胞作为对照;2)C6细胞放射性滞留实验:24孔板接种C6细胞2×105个,移入细胞培养箱培养,当细胞数量达到50%左右时,与EGF终浓度为165nM的99mTc-EGF(2080KBq)分别孵育不同时间(5min 、10min 、30min 、 1h 、2h 、3h 、6h)进行细胞的放射性滞留实验,同时用神经胶质细胞作为对照。32只体重为100-150克的Wistar大鼠右股内侧皮下接种C6肿瘤细胞数约1.5×106左右建立鼠胶质瘤模型,2周后肿瘤长至0.5-1cm时随机分为四组,每只尾静脉<WP=5>注射3.7MBq的 99mTc-EGF后分别在30分钟、2小时、4小时及6小时眼静脉取血,解剖动物,观察99mTc-EGF 在鼠血液、心、肝、脾、肾、胃、肠、肺和瘤组织放射性分布。每只荷瘤鼠与正常对照鼠尾静脉注射3.7MBq 99mTc-EGF,给药后4小时置Siemens Diacam型SPECT下进行显像。结果:99mTc -EGF标记率为76.29%,99mTc -EGF生物活性与EGF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摄取实验中C6细胞摄取99mTc -EGF的cpm值随着99mTc -EGF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65nM达到最高值,而神经胶质细胞对照组摄取99mTc -EGF的cpm值无明显的变化;滞留实验显示C6细胞随着与99mTc -EGF孵育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体内放射性分布实验:99mTc -EGF在正常组织中主要分布于肝脾肾等组织,瘤区放射性分布较高,脑组织最低,其他组织均无明显的放射性浓聚。SPECT显像清晰,瘤组织放射性分布明显,肝脾组织放射性分布较高,轮廓完整。结论:本方法标记方法简便,标记率76.29%,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瘤区放射性摄取高,除肝、脾、肾外T/TN比值高,图像清晰。99mTc直接标记EGF有望为临床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及其为高表达EGFR的肿瘤提供一种新的、特异性的、分子水平的核医学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