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消费行为研究——基于湖南省调查样本的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粮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虽然中国粮食总产量在2013年实现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十连增”,但粮食供需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且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到2012年已降至88.38%,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其次,城乡居民的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中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13年达到66.2%;对于中国这个多山的国家而言,油茶作为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其供给潜力巨大。茶油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耕地资源,而且能够缓解中国食用植物油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是维护我国粮油安全的战略举措。目前,中国茶油的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油茶产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将以生活形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对湖南省210位消费者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居民茶油消费行为、消费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按照生活形态理论将消费者分为谨慎消费型、追求新鲜型和注重品质型三类消费群体,然后,分别对这三类消费群体下的人口统计变量特征和消费行为变量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这三类消费群体的特征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  谨慎消费型消费群体:年龄分布在25-44周岁之间,从事的职业以学生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到大学本科之间,个人年收入在1万元-5万元之间;普遍认为茶油的价格较高,购买茶油的目的多以食用为主,消费比较谨慎,茶油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介绍,是否购买茶油也会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判断茶油质量好坏的依据是亲身体验,价格是其消费主要的制约因素。  追求新鲜型消费群体:年龄分布在18-34周岁之间,所从事的职业除了个体工商户之外,国有企事业单位也比较多,受教育水平较高,多数在大学本科以上,个人年收入也比较高,在5万元以上;购买茶油的目的是看重其护肤美容价值和营养保健价值,购买茶油时考虑更多的是茶油的口味,多数消费者是通过网络获取茶油的知识,价格不是其主要的考虑因素。  注重品质型消费群体:年龄分布在45-60周岁之间,从事的职业分布比较均匀,受教育程度水平也比较高,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个人年收入多分布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购买茶油的目的是看重其营养保健价值;购买茶油时考虑更多的是茶油的营养价值;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说,目前茶油市场价格适中。  最后,为提高茶油消费需求水平,针对每一类型的消费者特征,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参阅了有关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进一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分析与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
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务经济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其效应,农村劳务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农村劳务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了农村劳务经济是快
  地下水灌溉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地下水灌溉的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之一。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制度,它关系到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科技资源的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科技水平,而且可以解决科技和经济相分离的现状,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现实中科技资源的
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资本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林业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各种利税;一是乡村集体林场、农户及各种林业经营实体通过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缴给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税收。目前我国的林业税收制度不尽合理、税费负担过重,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阻碍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税收体制要改革,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税费体系。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中国
期刊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当前灌溉用水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的描述,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了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高补贴的低于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