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诗歌是以毛泽东革命文学观念为指导思想,在特殊政治文化语境之下产生的独特文学。最基本的修辞品格是运动修辞,修辞主体由个体转为集体,呈现出“诗人非诗人、人人皆诗人”的现象,诗歌的个性体验大体消失,诗坛由此分化为公开和地下两类。 公开文本提供给读者的基本上是社会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理念,多是政治性的热情宣泄。其中优秀的“文人政治抒情诗”,在体现那个时代语言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尽力展示了诗歌该有的韵味与美感。这和“工农兵政治抒情诗”直白式修辞特征有所区别。文本营造了“红”的修辞幻象群,选择了“红太阳”这个最典型的修辞单位作为毛主席和党的光辉象征。 地下诗歌传承了古典诗歌艺术形式,借鉴国外诗歌创作技法,并产生了郭路生诗歌修辞幻象:“游子”。诗人们在努力保持自己精神个性的同时,保持了诗的灵性,人们在拯救诗歌的同时也在拯救自己。 四五诗歌修辞品格具有文革诗歌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双重特征,具有中间状态的复杂性,张扬了政治,也具有一定审美意味。 “文人政治抒情诗”、地下诗歌、四五诗歌中优秀的篇章证明了文革有诗歌。 本文对文革诗歌修辞的研究,展示了文革时期现代汉语诗歌语体特定的风貌,这将有助于现代汉语诗歌史、汉语修辞史、现代汉语史的研究。 本文研究方法强调从语言学向文艺学延伸,从话语分析向文本分析延伸,从文内语境向文外语境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