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浓度氧诱导在体大鼠脑细胞和脑血管内皮损伤模型;观察一定时间(4~16小时)吸入高浓度氧脑损伤程度,探讨活性氧在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评价临床一定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氧的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选用纯种Wister大鼠60只,体重150—200g,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其中A、B、C、D组为高氧组,分别放置于氧浓度为85—100%的自制氧箱中,于实验4、8、12、16小时后制取标本,E组为空气对照组,放置于氧浓度为21%的氧箱中喂养。每组每次取3只动物制取标本。抽血离心后制备血浆,取脑组织经低温高速粉碎、离心提取匀浆液,比色法测定血浆、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取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常规病理变化;取脑组织分别称湿重和干重,求出湿干重比。将所得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各组在光镜下脑毛细血管出现明显的扩张充血,有大量红细胞浸润,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光镜下脑组织较疏松,呈海绵状结构,细胞核旁空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