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绒是珍稀的特种动物纤维,属天然蛋白质纤维是毛纺业加工中的高档原料。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饲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山羊绒纤维产生了不利变异,给山羊绒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本课题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山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并对纤维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测试,为优化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提供科学参考。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不同产区的山羊绒纤维的上色率、固色率、K/S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红色染料上染产区十(43#)为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山羊绒纤维的上色率为91.92%,固色率为87.77%,K/S值为20.914;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山羊绒纤维的上色率为97.62%,固色率为96.99%,K/S值为23.942;在上染过程中,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迅速上染且上染百分率较处理前高;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且染色后的不同产区的绒纤维、二细纤维、两型纤维、粗毛纤维顺鳞片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以及逆鳞片方向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比处理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变得比较粗糙,手感较差;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单纤维断裂强力比处理前基本都有轻微的减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山羊绒维纤维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处理后纤维表面变的粗糙不平,鳞片翘角增大或损坏,同时产生一些凸起部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同条件处理前后的山羊绒纤维表面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山羊绒纤维比未处理纤维C1S的相对含量减小了,未处理的绒纤维样品C1S的相对含量为73.39%,处理后的绒纤维样品C1S的相对含量为68.14%,这说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表面有一定程度的刻蚀;同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山羊绒纤维表面上的含氧极性基团C=O等增多,这些含氧极性基团使得山羊绒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已染色的样品比染色前的样品N1S、O1s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是因为纤维表面结合了染料分子而使得N1S、O1S的相对含量降低。借助图像处理软件(LRT),测出所拍染色单纤维照片某一点的R、G、B值,拟出相关表征公式如:单纤维颜色值C,颜色差值D,D=Cn-C1,颜色差率Dp,最后算出单根纤维上不同点之间的颜色差率;颜色值越大颜色越浅,反之,颜色值越小颜色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