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e2As2表面增强超导及ZrTe3电荷密度波的扫描隧道显微学/谱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具有极高实空间分辨率的电子学表征手段,扫描隧道显微学/谱学(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pectroscopy,STM/S)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及其重要的表面表征手段。极低温与强磁场在物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低温可以大大降低电子的热扰动,提高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的能量分辨率;强磁场为低温STM提供了重要的样品调控手段,矢量磁场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调控的自由度,在超导磁通涡旋态、磁性拓扑材料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极低温强矢量磁场STM,温度低至30 m K以下,磁场高达18 T,并且实现样品面与磁场方向任意夹角。然后,本文介绍了利用另一台自主搭建的低温矢量磁场STM进行的铁基超导、电荷密度波等研究。本文利用低温原位解理技术解理了过掺杂122铁基超导体KFe2As2,并进行原位STM/S测量,我们确定了KFe2As2的As、50%K、100%K解理面,并在100%K解理面观测到4倍于块材的超导转变温度及超导能隙。随后,我们通过准粒子散射(Quasiparticle Interference,QPI)技术研究了不同面上的散射图案,并不符合当前理论关于掺杂引起能带平移的预测,因此我们认为100%K的表面增强的超导并非简单地源自掺杂引起的能带平移,而是一种新的表面态。在100%K面上磁通涡旋的测量更是清晰地看到了十字形的磁通涡旋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在不同能量下的奇异变化,这为研究铁基超导体的配对对称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接着,我们又对非中心对称材料PtBi2进行了STM/S研究。PtBi2最近被发现在极低温存在超导电性,结合拓扑非平庸性,其成为拓扑超导体的潜在材料。探索具有非平庸晶格几何结构的量子材料正在成为基础物理学的前沿领域。由角共享的三角形构成的kagome晶格,可以自然地同时容纳真实的电子和平带,提供非平庸的能带拓扑性质和电子强关联。本论文报道了在PtBi2表面发现的类kagome晶格,而在体内并不存在完美的kagome晶格。进一步研究发现,STM形貌在不同的偏置电压下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高度反转现象,并在非常低的偏置电压(10meV内)发现了类kagome晶格。通过测量局域态密度,对高度反转现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此外,与另一解理面的蜂窝状晶格相比,我们发现kagome晶格具有额外的电子平带,这可能是相应的kagome平带,需要进一步的理论验证。该工作通过对Bi基kagome晶格的观察为研究具有几何阻挫和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物理提供了一个平台。最后,本论文运用STM/S技术研究了准一维材料ZrTe3的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理论预言非公度的CDW会存在无散射的滑移,从而产生无阻抗的电流。然而由于晶格中存在大量的杂质、缺陷、晶格失配等钉扎中心,会使CDW被钉扎住。虽然在前人工作中已通过宏观测量手段对这种钉扎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其微观直接观测却鲜有报道。本文运用STM直接观测到了CDW的钉扎现象,并进一步通过变温实验,发现了杂质的钉扎效应随温度的升高由弱到强的变化,揭示了杂质的钉扎与CDW相位刚性的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莲(Nelumbo nucifera)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草本植物,集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于一身。在我国,莲已有逾两千年的驯化栽培历史,而且种植规模巨大。随着莲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莲分子育种以及基因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莲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尚未构建,不能在莲本体上进行基因功能解析等的研究。因此,本研究a)通过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莲组织、器官为外植
造林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之一,显著地改变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土壤微环境(含水量、pH、温度等),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最终导致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发生变化。然而,造林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丹江口库区选取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森林、灌丛、农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保护、生物化学保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温度敏感性的测定和研究,探讨造
进入人类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加速的趋势,对于全球水循环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水资源科学调配、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由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调水,当前多年平均调水量60亿m3,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调水361亿m3。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工程水源地径流变化机理以及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需要深入的
菱属(Trapa L.),隶属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迄今为止,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对菱属的9个野生物种/类群及5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并注释。结合之前已经获得的菱属叶绿体基因组(6个野生种,1个栽培种),首次对菱属的15个野生种/类群及6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菱属15个野生物种/类群
荚蒾属(Viburnum)隶属于川续断目(Dipsacales)五福花科(Adoxaceae),我国拥有亚洲最丰富的荚蒾属植物资源,是该属植物亚洲分布中心。荚蒾属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在观赏、药用、食用、生态、香料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有荚蒾是荚蒾属植物中的代表性类群,根据其地理分布格局及生境特征可反映出该属植物分布变化趋势、迁移趋势及植物区系发展过程,这对该属植物的引种、驯化、保育及合理
被子植物形态性状的演化是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部器官因包含了最多的分类、系统和进化信息而受到格外重视。我们选择防己科下的一个族蝙蝠葛族,从花形态发生和分子系统学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在澄清其属间系统亲缘情况下,以此为背景重点探讨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下形态性状进化的最可能趋势。 基于核DNA ITS和叶绿体DNA trnL-F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蝙蝠葛族为支持很好的单系,两个分子标
利用测定藻体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主要理化因子对布朗葡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有利于其生长繁殖的最佳理化条件,促进快速生长繁殖;全面地研究了碳源浓度、培养液深度和酸碱度对CO2吸收率的影响,以提高培养过程中CO2的利用率。主要结果如下:1、B.braunii UTEX 572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8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水体大量营养物质输入进而对内陆水体水质以及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具有积累和吸收的作用,使得其在水生毒理学领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沉水植物不仅仅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而且对降解水体有害物质,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更大尺度上而言,沉水植物也是水体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开展经济高效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植物提供了水流这一新的传播途径。本文筛选了在丹江口库区分布而尚未在工程沿线及受水区分布的植物,利用修正后的杂草风险评估系统(Weed Risk Assessment,WRA)评估这些植物的入侵性,并结合水流传播途径和营养繁殖特征,应用一个附加筛选系统进一步评估了这些植物入侵工程沿线和受水区的能力。结果表明:共有145种水源区库区植物尚未在工程沿线及受水区分布,其中
是俄语中典型的话语标记语。语料分析显示,它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从语篇组织上看,它可用于提示开始、转换和结束,还能用来填补思维空白和修正话语信息。从人际互动上看,它可以示意赞赏、应允和确认,表示礼貌回应、让步和妥协,亦可用于征询意见和实施威胁。对上述功能的认知分析表明,хорошо不仅能够映射说话人的心智活动,制约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还可以凸显说话人关注听话人立场的认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