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收集我国湿润地区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筛选。运用GIS技术,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和物种-生境模型,预测啮齿动物在我国湿润地区的分布范围。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对湿润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湿润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区域物种生态地理分布型组成分析、啮齿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和基于区系成分的区域分异等。 我国湿润地区啮齿动物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啮齿动物156种,隶属于2目,10科,62属,占我国啮齿动物种数的71.23%。生态地理分布型以喜湿型占绝对优势。喜湿型啮齿动物共计130种,占全部种数的83.3%,耐旱型啮齿动物19种,人类放养和伴生型7种。我国湿润地区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未见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物种丰富度高的有两大区域,一是陕西南部的秦岭经过甘肃南部到四川中部的一片山地,二是占云南大部分的横断山脉地区,这些地区均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丰富度较低的区域包括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三角洲、湖南湖北的沿江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高,人类活动频繁,人类干扰可能是造成物种多样性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和根据啮齿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型组成得到的区域分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湿润地区的啮齿动物分布大体上可以分成“北-南-西”三大区域。两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侧重物种地理分布,而后者侧重于物种对水热条件的适应,即更侧重于生态适应上的考虑。两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我国湿润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格局。 依据啮齿动物区系分布型物种组成的区域分异将我国湿润地区分为两大部分,分界线自东大致沿长江一线至秦岭山地的北缘,向西到达宁夏南部后折向西南方向,沿青海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直到西藏东部的墨脱附近,止于中不边界的东端。从地区单元中南北方分布型组成上可以看出,界线以北地区大致以北方分布型为主,属于古北界动物区系,界线以南以南方分布型为主,属于东洋界动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