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化对稻米品质性状及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影响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22个水稻品种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分别在三个不同环境下获取种子,对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外观品质(粒长、粒宽、长宽比、千粒重、垩白度)、蒸煮品质(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共11个性状进行测定,对各品质性状作统计分析,并利用作物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三个环境下的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水稻加倍成四倍体后,品质性状的表现发生了变化,其中不利的变化是:加工品质下降,外观品质中的垩白度有所升高,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和胶稠度均有所降低;而有利的变化包括:米粒变大、粒重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营养品质有明显提高。 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倍以后,影响品质性状表现的主效应发生了变化:(1)加工品质:在二倍体状态下,加工品质主要受基因型效应影响,此外还受到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而四倍体则主要受到环境效应的影响,同时另外两种效应也对其有影响。 (2)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其中二倍体千粒重和垩白度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加倍对于粒形性状没有影响,其主要受制于品种遗传效应;但千粒重和垩白度受环境影响减弱了,变得更加稳定。 (3)蒸煮品质: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也受到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加倍前后变化不大;但加倍后影响胶稠度的主要因素由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变为环境效应,使得胶稠度受环境影响更大。 (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加倍前遗传效应不显著,加倍后,其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加倍虽然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但是也使得蛋白质含量的表现更易受环境影响。 通过稻米各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稻米各品质性状之间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其相关性较为复杂。其中大部分以基因型效应相关为主,多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相关,环境条件既可影响相关的强弱程度,也可改变相关的性质。但有些性状之间不存在基因型效应相关,如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蛋白质含量之间,其相关性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加倍前后大多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受环境影响增加了,少数甚至发生了相关性方向的改变。部分性状之间在加倍前后相关性及其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如加工品质性状(糙米率和精米率)之间在加倍前后都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有些性状之间加倍以后遗传效应相关不显著了,如精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加倍后直接的基因型相关不明显,而主要受环境影响;有些性状之间加倍以后基因型×环境互作相关消失了,如加倍后粒宽和千粒重、垩白度之间,相关性不受环境影响。
其他文献
香格里拉县纳帕海地处生态脆弱的石灰岩地区,位于金沙江上游,对其周边区域退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可了解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与规律,而且可对相似地域
吸虫是鸟类的常见寄生虫,吸虫的感染不仅影响鸟类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据统计,我国鸟类的吸虫现有578种,其中有些吸虫,如卷棘口吸虫、日本棘隙吸虫、日本杯尾吸虫和涉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