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静物画何去何从,这不仅涉及画家的创作指向,而且直接影响我国水彩画今后的发展。我国水彩画经老、中、青三代孜孜不倦地奋斗,在苦闷、徘徊、步履维艰中不免有互相模仿、互相重复的现象。每当一种新的画法得到认可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群模仿者。这种现象不仅使原创者苦恼不已,又有碍于年轻作者的成长。梵·高说过,“盲目地学别人的成果,往往是自己的缺点加上别人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东西,采取批评、研究、吸收的态度与简单地拿来使用完全是两回事。在某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习、研究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逐渐走出瓶颈走向成熟,进入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境界,这几乎是每一个学艺者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知道,德拉克洛瓦十分崇拜席里柯,一生的艺术实践受其影响极大,但没有步其后尘,他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过了席里柯;塞尚是毕沙罗的学生,得到过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培养,但他不是一味的延续老师的画法,而是创造了非同凡响的新风格;梵·高曾倾心于日本浮世绘的临摹、研究,但吸取的是平面的装饰效果,短而颤抖的笔触、燃烧的色彩才是他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要方式。前人成功的经验,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在这百年发展历程当中,水彩画的一个重要题材——静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外来身份,在中国这片新土地上也遇到过一些局限和困惑,但是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进步、是欣喜。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对水彩静物画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形式、新的材料技法、新的表现语言出现在水彩画坛上,也不断有新鲜、优秀的水彩静物作品被人津津乐道。中国水彩静物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展现着越发多姿多彩的艺术面貌。
我国当代著名水彩画家黄增炎、陈海宁在王肇民的王氏风格的影响下,他们没有一味的效仿,而是在学习、研究中吸取精华,在传承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水彩艺术之路;又如画风严谨的刘寿祥曾多次提到王肇民的创作手法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过直接影响,他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绘画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富有东方意韵的水彩画语言;而水彩画家陈勇劲在湖北美院的学习中,即继承了刘寿祥画风严谨的特点,又多了几分古韵和诗意,有别于刘寿祥的装饰风格和构成意识。等等这些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在水彩艺术这条道路上,我们即要吸取、传承传统的精华,又要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寻找开创属于自己个人风格的水彩艺术语言。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水彩静物创作中的探索实践,主要以粤、鄂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他们水彩静物画所呈现的艺术特色与成果,对其传统性与创新性、共性和个性等方面加以阐述分析,并具体的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就中国水彩静物画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水彩静物画这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总结过去、关注当下、着眼未来,希望能启发我们对水彩画深层次的思考,并为今后水彩静物画地创作寻求一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