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具有广阔和重要的用途。目前合成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通常需要中间产物乙交酯,由于乙交酯的合成条件苛刻、产率低、成本高,因此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合成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的成本,本研究工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寻找新的合成工艺制备高产率的乙交酯,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共缩聚的方式合成乙醇酸的共聚物,并探讨其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首先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反应装置,通过脱水缩聚、熔融预聚、高温裂解和提纯结晶四个部分对乙交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分别对其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最后获得了最佳优化条件,即在180℃下,添加3A型高分子筛为吸水剂,制备乙醇酸低聚物。然后加入催化剂和共沸溶剂三乙二醇,在210℃下熔融预聚持续2h后,进行裂解反应,最后采取特殊的装置收集乙交酯蒸汽。将粗产物在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重结晶,过滤分离干燥,获得最终产品。在此工艺下,乙交酯的粗产率高于85%,提纯后的产率达到50%以上。在第二阶段实验中,本研究工作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联合催化剂,在水溶液中通过直接缩聚和共缩聚方法分别合成了聚乙醇酸(PGA)、聚D,L-乳酸(PLA)以及聚乙丙交酯(PLGA)分别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图(FTIR)、核磁共振分析(1HNMR)以及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得共聚物符合预定结构,并具有双亲性性质,可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粒。扫描电镜图片显示:纳米粒子大小分布比较均匀,其中PLA与海藻酸钠的共聚物纳米粒子直径分布在80-100nm,PLGA和PGA分别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物纳米粒子直径分别为150nm和250nm左右。PGA接枝海藻酸钠纳米粒子的规整性大于另外两者。最后将各种接枝共聚物纳米粒子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制备了交联凝胶微球。以布洛芬为药物模型进行载药和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微球对疏水药物布洛芬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均高于纯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其中三种接枝共聚物的载药率分别达到了50.4%、51.5%与55.0%。通过调节接枝共聚物中亲/疏水链段的比例能够有效控制缓释性能,释放过程具备pH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