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文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期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然而在走出去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部分地区为实现产业赶超,不注重产业基础,盲目鼓励对外投资,导致大批中国企业不注重投资回报,盲目对外投资,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甚至带来了产业空心化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产业升级效应与产业空心化效应两个方面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一方面弥补与完善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产业效应领域学术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相应制定与调整投资促进政策,以及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针对性制定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其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基于国家省级层面的研究。本文基于2004-2015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本文分析了以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为衡量指标的地区吸收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将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即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优化。(2)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减弱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由于我国目前整体上尚处于技术后发国家行列,随着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提升技术的空间将非常有限,因此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削弱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给我国带来的产业升级。(3)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本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逆向溢出效应的吸收没有作用。已有研究证实了我国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存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人力资本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说明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尚未达到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门槛效应”。其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库考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同时,本文从所有权异质性(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紧密程度)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异质性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促进了母国企业生产率的提高。(2)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于国内企业的产业生产率未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集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于母国企业生产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其显著性相对较低;非公有企业的境外投资行为明显导致了国内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总体而言,随着与政府关系紧密程度的逐渐疏远,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于母国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3)从企业所属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来看,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国内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于资源密集型行业企业来说,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于国内企业的产业生产率未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其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空心化效应问题的探讨。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产业空心化指数,并运用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存在的产业空心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本文还就美、日两国产业空心化形成的机理和治理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空心化指数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即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整体上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2)分区域来看,东部的对外直接投资变量系数估计值为负且显著,说明东部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会导致东部地区产业空心化,而中西部的对外直接投资变量系数估计值表明,中西部的对外直接投资暂时不会导致西部地区产业空心化。(3)虽然产业空心化是一个国家(地区)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极可能会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但我国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避免重蹈美国、日本两国产业空心化的覆辙。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1)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我国应该继续鼓励与推动企业有序且高质量的走出去,从而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2)为了提高我国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各级政府需注重增加教育和培训投入,以期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保障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水平来吸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3)为减小技术水平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的削弱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地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可以由相对技术落后国转变为相对技术先进国。(4)鼓励非公有企业走出去,同时加快国企改革。(5)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合理布局资源密集型行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6)重视部分地区产业空心化趋势出现问题。文中指出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导致了东部产业空心化趋势的出现。因此,东部地区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控制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而中西部地区结合经济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走出去。(7)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弥补传统产业对外转移带来的产业缺口。有序放开外资进入管制,优化改善国内产业环境,吸引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实现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之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