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技术是迄今最为有效的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微米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质量轻等优点。采用与功能性纳米粒子进一步复合的方法可以使电纺纤维膜材料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并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静电纺丝纤维为载体,分别通过氧化沉淀包覆法、水热法和一种新颖的还原剂原位释放的方法在纤维表面负载了不同的功能性纳米粒子,并初步探索了材料在磁性材料、半导体光催化、贵金属催化等多个领域的性能。同时,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分别得到具有管状、试管刷状、粒子均匀负载于纤维表面等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纤维材料,为基于静电纺丝纤维的多层级结构的设计和构筑提供了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电纺聚苯乙烯纤维为模板,通过氧化沉淀法进行Fe3O4粒子在纤维表面的包覆。通过高温灼烧去除纤维核层后,可得到Fe3O4的磁性中空管。该管状材料在催化、感应等领域可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部分工作同时表明,这种处理静电纺丝纤维的方法,条件温和、包覆完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在纤维上负载功能性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方法。第二部分,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了SiO2纤维,并以之为基体通过水热法生长了ZnO纳米棒。结果发现,纳米棒均匀而致密地环绕纤维表面垂直生长,形成了类似于“试管刷”的形态。这种形态保持了纤维载体较高比表面积的优点,同时实现了ZnO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然后通过光还原的方法在ZnO纳米棒上掺杂了Ag纳米粒子,结果证明材料的催化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原因在于Ag能有效促进光激发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该Ag/ZnO/SiO2复合纤维膜在循环测试中表现了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表明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层级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第三部分,以绿茶水为纺丝液代替传统的化学溶剂进行纺丝,这种方法能有效在纤维中保留绿茶水中的活性多酚类物质,从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还原性电纺纤维膜。通过茶多酚从纤维中的缓释可将Ag+原位还原生成Ag纳米颗粒。结果表明Ag颗粒均匀分布于电纺纤维表面,所制备的纤维材料有望在贵金属催化和生物医疗领域产生应用价值。另外,整个制备过程实现了从反应介质到还原剂、纳米颗粒保护剂的绿色化要求,甚至不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是一种“绿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