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动宾语义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汉语动宾短语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一个动词后可接不同类型的宾语,语言学家们从不同层面对汉语宾语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构建汉语动宾结构的语义。“玩”是汉语中一个高频动词,以往研究虽注意到了“玩”后带宾语类型的变化,但都停留在句法和对词语的文化意义考察方面,未深入研究这些宾语产生的原因以及整个“玩”述宾短语的意义建构。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概念结构理论和认知操作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玩+宾语”形式单位的意义建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把汉语“玩”+宾语形式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玩”行为事件框架及概念转喻理论对“玩+宾语”形式单位的意义建构进行了探讨,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玩”行为事件框架中的哪些元素可以概念化为动词“玩”的宾语?这些元素是如何分类的?(2)当元素内容为事物的时候,它们作动词“玩”的宾语时意义是如何建构的?(3)当元素内容为事件的时候,它们作动词“玩”的宾语时意义是如何建构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形式单位概念框架以及具体语境中动词“玩”的语义拟构了动词“玩”的行为事件框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对搜集到的三百多条语料进行分析,根据宾语的句法语义功能和概念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2)当事物概念作动词“玩”的宾语时可分为具体事物概念和抽象事物概念,具体事物概念又可进一步分为无生命事物概念,植物概念,动物概念和人概念。这一系列具体事物概念作动词宾语时,其意义建构的方式多为直陈和概念转喻,辅之以文化模式理论,而“玩+抽象名词”的意义建构方式以概念转喻为主。(3)当事件概念作动词“玩”的宾语时,是对动词“玩”的语义进行补充说明。表征事件概念的动词可进一步分为及物动词和非及物动词,它们的意义建构方式都以概念转喻为主,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所差异。另外少数“玩”+事件概念形式单位的意义建构与隐转喻有关。为了遵循语言的经济性,“玩+宾语”形式单位中一些概念元素被隐藏而另一些则得到凸显。只有基于形式单位框架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才能解释什么元素能得到凸显和隐略,从而完成对此类形式单位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