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该法不仅扩大了发行主体范围、丰富了发行方式,而且简化了发行审核流程,为公司债的发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此举直接促使我国公司债出现了“井喷”式的发行规模,仅2015年一年就有1219只公司债上市交易,由此引发出的债券市场热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此作为研究背景,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现状,以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的特殊股权结构特征为出发点,研究其分别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偏好及公司债信用利差所产生影响作用。因为公司债的信用利差代表着外部投资者对该债券发行公司违约风险的评估值,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偏好与公司债信用利差三者间关系研究,进一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外部债券市场投资者间的影响与作用关系。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公司融资偏好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可从我国普遍存在的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股权结构的特殊性着手进行研究;在公司融资偏好与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虽有所涉足,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存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价值;在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国内研究涉足较少,本文的研究方向仍处于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根据现有文献,本文以国内较少涉足的公司债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的特殊股权结构特征,并以反映公司资本结构的融资决策偏好为纽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作用。本文研究基于我国国情,顺应经济实时背景,存在一定的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本文依据终极产权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以及结构化模型理论,分别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三个假设。然后,本文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大债券市场上市交易的未到期公司债为样本数据,就三者间的关系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与检验。最终,经本文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其债务融资偏好间显著正相关,即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的控股股东表现出越为强烈的债务融资倾向;债务融资偏好与其公司债信用利差间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偏好会提升外部投资者对其违约风险的评估值;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其公司债信用利差间显著正相关,即两权分离度较大的股权结构信息会提升外部投资者对公司违约风险的评估值。这三个研究结论体现了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外部债券市场投资者间的关系,较好地表现出了信息在公司内部间及内外间的传递过程。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分别就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的股权结构与其公司债的信用溢价方面,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其中,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建议通过控制我国企业金字塔式持股交易行为及监督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行为两种方式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较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现状;在我国公司债的信用溢价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债定价机制,增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等信息在债券定价机制中的影响权重,使我国公司债的信用溢价更加真实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