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丙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表达及免疫原性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全世界有1.7亿HCV感染者,约50%~90%的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感染。HCV抗原表位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对这一高度变异的病毒的致病机制的认识及预防、治疗方面遇到的难题。本文对HCV一些保守的B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的基因合成、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HCV C蛋白的结构保守,其N端具有明显的亲水性,含有多个保守的抗原表位。我们选择其中2个保守的抗原表位C1、C2(C2~21,C33~46)进行化学合成,合成的基因片段以Bsu 36I位点构建到昆虫病毒Flock house virus(FHV)的结构蛋白编码基因RNA2的L1(aa205)位点上。我们之所以选用FHV-RNA2编码的昆虫病毒外壳蛋白作为嵌合表达抗原表位的载体蛋白,是因为其表面有多个亲水区域,可供小片段外源抗原表位插入。这些可供插入的位置分别是FHV-RNA2上的3个环(Loop,简称L)和3个插入位点(Insert,简称I),它们都突出于FHV-RNA2编码的外壳蛋白分子表面,这种特殊的结构增加了外源抗原表位获得接近其天然构象的机会,并将外源抗原呈递于外壳蛋白的表面,使其具有很高的亲水性,有利于提高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重组质粒pET-RNA-C1、pET-RNA-C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5%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被抗-HCV阳性病人血清特异识别。利用Q-FF/HP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DS-PAGE凝胶电泳纯化分离重组蛋白。纯化的重组抗原免疫豚鼠后诱导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CV C蛋白表位的抗体;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抗原RNA-C1、RNA-C2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并且证明了FHV RNA2抗原表位呈递系统可使外源HCV C1、HCV C2表位的抗原性及免疫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其他文献
应用搅拌式生的反应器,培养了Vero、CHO和鼠杂交瘤7H3细胞.Vero细胞采用了批培养、换液培养和灌流培养,最终活细胞密度分别达到1×10、1.1×10和3.76×10cells/ml.CHO-kl细胞
目的:应用光镜、电镜、TDT-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形态学改变,生殖细胞凋亡率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