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波混频量子纠缠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学中重要的基本资源,同时也是量子力学有别于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近年来有关纠缠态的制备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由于量子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退相干的影响,使得所制备的纠缠态难以保存。因此,基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技术,如何制备抗干扰能力强、稳定的纠缠源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主要运用量子光学基本理论,研究了基于四波混频的量子纠缠、最大纠缠态的产生及其超慢传输。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量子纠缠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量子纠缠的基本概念,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四波混频的相关知识;最后采用量子光学基本工具对两种不同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做了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有:   (1)在一个不对称的半导体双量子阱结构中通过四波混频来产生两个光束的最大纠缠态。利用薛定谔-麦克斯韦方程得出了入射探测脉冲和四波混频脉冲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这两个光脉冲可以实现纠缠,所形成的最大纠缠态以超慢的群速度传输:Vg=c~10-6。   (2)通过一个闭合的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电磁诱导透明来产生一个混频脉冲,利用密度算符方程进行求解,得出了两个量子化脉冲场可以生成一个纠缠态。讨论了在共振条件下吸收系数及群速度随着拉比频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纠缠态也是以超慢的群速度传输。
其他文献
1995年,Ketterle、Wiemna和Comell等首次在碱金属原子气体中实现了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现象,在实验上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在80多年前预言的BEC理论,开创了原子低温动力学研究
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聚合物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选用PTB7:PC71
1834年,约翰·罗素在水波中发现了孤子(Soliton),孤子具有的一系列有趣的性质很快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索,有关孤子的研究也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孤子是自然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相互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