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频段微波放大模块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研制高性能的Ku频段微波放大模块为目标,研制了三个Ku频段微波放大模块:Ku频段低噪声放大模块,11-17 GHz的宽带功率放大模块及14-15.8 GHz的功率放大模块。本文介绍了晶体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设计过程的影响。总结了三个在应用中经常用到的设计方法:最大增益设计,最小噪声系数设计和高功率设计。对微波电路板及模块中常常出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做了讨论,总结解决电磁干扰的方法。在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中,描述了一款Ku频段低噪声放大模块的设计过程。在模块内的三级放大电路中,为使噪声和增益性能达到指标要求,在设计时利用系统级联的噪声系数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使用电磁仿真软件ADS对模型进行辅助设计。并对放大器的直流馈电电路及微带去耦电路做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最后针对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差异进行相关的讨论。在11-17GHz宽带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中,描述了一款单路输入,双路输出的中等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过程。通过对各种方案优劣性的比较,确定了模块的整体方案。由于本模块内的器件较多,针对该模块进行了电磁兼容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屏蔽设计解决问题。在14-15.8 GHz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中,介绍了定向耦合器的基本理论,并描述了其设计及仿真过程。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功率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性,最后采用二极管检波功率检测的方法实现了模块的功率示警功能。最后分析测量结果与仿真出现差异的原因。本文研究的工作涉及了低噪声放大,功率放大,功率分配,定向耦合器,功率测量及检波等技术。对其中一些部分做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研究,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为微波放大模块及微波电路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借鉴。
其他文献
PBL是基于拟真情景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基于真实病例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
【正】 一九八○年,是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人们应当记得,这次被称作近代三次革命高潮之一的义和团运动,在文化革命高潮中,曾经近乎戏剧性地成为一时舆论注视的中心。今天,人
目的比较超声处理法、调速震荡法与手动振摇法在药品检验药物溶解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处理法、调速震荡法与手动振摇法对盐酸二甲双胍片、氢氯噻嗪片、硝苯地平片、维生素B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和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中,加快推广虚拟现实建造、BIM技术、三维协同设计、4D项目进度管理等技术
在分析医疗美容与医疗救治区别的基础上,探讨医疗美容纠纷与医疗救治纠纷在法律性质上、民事诉讼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期为相关纠纷更加公正、合理地解决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