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有广泛的种植[1],原产于北美洲[2],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植物,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食用作物。向日葵属植物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炎、抗高血压等药理作用[43-54]。对于向日葵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已从向日葵属植物中分离出160多个化合物。向日葵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倍半萜类、降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香豆素类等。不论是作为食品还是药用,葵花籽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课题主要对采自黑龙江省的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干燥种子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用工业甲醇提取干燥的葵花籽,对其提取物使用萃取、减压硅胶柱层析、常压硅胶柱层析、中压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检识、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共分离出化合物38个,根据波谱数据、理化性质、标准品对照及文献查阅等方法,鉴定了其中34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10-O-β-D-葡萄糖-(+)龙脑烯醇苷(KF-1)、10-O-[β-D-芹糖-(1→6)-β-D-葡萄糖]-(+)龙脑烯醇苷(KF-2)、10-O-[α-D-芹糖-(1→6)-β-D-葡萄糖]-(-)桃金娘烯醇苷(KF-3)、10-O-[β-D-芹糖-(1→6)-β-D-葡萄糖]-(-)桃金娘烯醇苷(KF-4)、10-O-β-D-葡萄糖-(-)桃金娘烯醇苷(KF-5)、6-乙酰基-2,3-二甲基色酮(KF-6)、7-羟基-6-乙酰基-2,3-二甲基色酮(KF-7)、泽兰内酯(KF-8)、3,4-二甲氧基-肉桂酸(KF-9)、阿魏酸(KF-10)、(3S,4R)-6-乙酰基-3,4-二羟基-2,2-二甲基色烷(KF-11)、香豆酸(KF-12)、反式咖啡酸(KF-13)、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KF-14)、异香草酸(KF-15)、香草酸(KF-16)、对羟基苯甲酸(KF-17)、3-吲哚甲醛(KF-18)、烟酸(KF-19)、酒渣碱(KF-20)、3-吲哚甲酸(KF-21)、3-羟乙酰基吲哚(KF-22)、胡萝卜苷(KF-23)、β-谷甾醇(KF-24)、豆甾醇(KF-25)、琥珀酸(KF-26)、芥酸(KF-27)、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KF-28)、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KF-29)、环丁内酯(KF-30)、9,12,13-三羟基-10,15-十八碳二烯酸(KF-31)、9,12,13-三羟基-10,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KF-32)、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KF-33)、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甲酯(KF-34)。其中新化合物三个:KF-1、KF-2、KF-3;本属首次发现七个:KF-4、KF-5、KF-9、KF-11、KF-14、KF-20、KF-22;本植物首次发现两个:KF-6、KF-7。本论文通过对向日葵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为以后对向日葵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对向日葵属植物药食两用植物做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