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气充足、脉管充盈与脉管通利,是维持心脏正常搏动发挥输血濡养作用的重要条件。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气推动血液环流不息的运行,对人体器官组织发挥滋养作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心气充足,则帅血运行,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若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心力、心律、心率,心脏无法正常搏动及推动血液的运行。若心力衰竭发生时,必然出现心主血功能失调表现,大部分学者认为血瘀是心力衰竭一个很重要的病理基础,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温阳、益气、利水等,这是心力衰竭发生后的一个治疗问题。但是,及早治疗、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我们临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心衰发生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常用治疗法则。因此,本文以气血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益气活血药对心功能、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等指标影响情况,阐明益气活血药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预实验反复摸索,确立了连续3天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建造心力衰竭模型的理想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通心络组,再加上正常组共四组。在造模开始即连续灌胃给药,42天后取材,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数量,用PCR测定Bal-2和Bax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测定cytC的表达情况,用超声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超声检测:给药28天及42天对包括正常组的所有动物进行超声检测,观察指标有IVSTd、LVDd、LVPWTd、IVSTs、LVDs、LVPWTs、FS及EF,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28天时,模型组的LVSTd、LVPWTd、LVPWTs增加,LVDd、LVDs减小,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2天时,模型组EF、FS降低,LVDd、LVDs升高,IVSTd、IVSTds、LVPWTd、LVPWTs、EF、FS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F下降大于25%;药物干预后,益气活血药及通心络组的EF、FS明显升高,LVDd、LVDs明显降低,IVSTd、IVSTds、LVPWTd. LVPWTs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以益气活血药组差异最为明显。2左心室质量指数: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药组和通心络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益气活血药组最低。3心肌细胞凋亡: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干预后,益气活血药和通心络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益气活血药组作用最明显。4 Ba 1-2、Bax的表达:模型组Ba1-2明显降低,Bax明显升高,Ba1-2/Bax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药和通心络的Ba1-2明显升高、Bax明显降低,Ba1-2/Bax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益气活血药效果最明显。5 cytC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ytC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药组、通心络组cytC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益气活血药组作用最强。6心功能:模型组EF、FS降低,LVDd、LVDs升高,IVSTd、IVSTds、LVPWTd、LVPWTs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后,益气活血药、通心络组的EF、FS明显升高,LVDd、LVDs明显降低,LVSTd、IVSTs、LVPWTd、LVPWTs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以益气活血药组差异最为明显。结论1异丙肾上腺素连续3天腹腔注射可致大鼠心力衰竭,心功能下降。药物干预可改善心力衰竭后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以益气活血药的效果最佳。2益气活血药能使大鼠心肌细胞Ba1-2的表达水平上调、Bax的表达水平下调、Ba1-2与Bax比值升高,从而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3 cytC在心肌组织的含量与Ba1-2、Bax的表达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Ba1-2升高、Bax降低,Ba1-2/Bax升高可抑制cytC的表达,反之则会促进其表达,这可能是Ba1-2、Bax调控细胞凋亡的一种途径。4益气活血药通过调控Ba1-2、Bax的表达,进一步影响cytC在心肌组织中的水平阻止下游的凋亡路径,可能是益气活血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