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自提出以来,便得到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成为推动中国对外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中基础设施联通是优先发展的基础领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落后国家,也有一些受自身资源限制而钢铁产能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对钢铁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2019年,中国钢铁生产量居世界榜首,但是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国内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严重问题,亟需寻找新的舞台,并且当今世界经济放缓,各种贸易壁垒盛行,中国钢铁贸易发展也因此受限。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基础设施联通倡议为中国钢铁出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发展平台,并且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这对于钢铁产品扩大外销、实现国内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本文研究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对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整理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贸易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并且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或者提高贸易便利化的方式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为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撑。此外,本文还整理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发展现状,对本文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这些国家在2005-2018年这14年间基础设施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的综合得分。然后,以基础设施综合得分来衡量贸易伙伴国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水平,研究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国钢铁出口额的影响。研究表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有利于中国钢铁的出口,并且发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出口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鉴于前文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钢铁出口贸易的分析,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利于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要积极宣传并带领更多的国家加入,中国可以利用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为沿线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相应的援助,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尽早实现工业化发展,还可以不断开发新兴国家市场,增加中国钢铁的对外出口额。另外,企业也要积极“走出去”,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合作策略。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在5G布局抢占先机,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与沿线国家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共享,促进钢铁的对外贸易。并且在沿线国家中,东南亚与中国联系紧密,且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中国应该多关注与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合作交流,利用好贸易协定给双方带来的机遇,不仅可以为中国钢铁出口提供便利,还可以与沿线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展望未来。
其他文献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到以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主导的跨国分工中去。起初国内资金紧缺并且技术落后,因此只能靠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得利益,但是我们将很难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并且被“低端锁定”,使我们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为了突破“低端锁定”,摆脱我国对国外高附加值产品的依赖,我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是达到这些目的的唯一
学位
针对聚氯乙烯(PVC)聚合过程转化率难以实时获取,提出了一种基于Isomap-MPA-LSSVM软测量模型预测氯乙烯单体(VCM)转化率的方法。首先,为消除数据间共线性,采用等度量映射(Isomap)算法对原始数据特征进行提取,得到模型的输入变量。其次,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并建立模型。最后,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软测量模型相较于MPA-LSSVM
期刊
近期,习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中再次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虽然我国的创新成果数量可观,但在创新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国内具有较高创新质量的高技术产业,在推动本行业及全国创新质量方面,需要努力和提升的空间仍很大。“十三五”时期高技术产业面临创新增长乏力、新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寻求有效路径帮助
学位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其中,能源作为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和基础生产资料,对这一贸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各国不仅可以直接进行能源产品贸易,而且在其非能源产品贸易中,还间接地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产品进行贸易。因此为了全面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
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驱动数量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型经济发展转变,因此随着传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离不开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这些要素的投入,由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因此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凭借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稀土出口贸易,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垄断地位,但以上成就的取得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稀土储量的迅速下降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现今,中国的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推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发展绿色贸易,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成熟,世界各国对于人才培养和利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一国综合实力能否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国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高低,以及是否能为人才发挥价值与潜能的最大化提供优质平台。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对高水平的精英人才需求量大。海外人才的流入缓解了国内高素质人才不足的局面,利用其掌握的权威知识和前沿技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何在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吸
学位
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收缩和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价值、高技术产品的比重逐渐上升。ICT产业不仅是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中国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进行高精尖产品贸易时,贸易双方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保障贸易平稳进行并提高ICT产业贸易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提出“政策沟
学位
以较少耕地养活较多人口的格局使得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耕地压力和粮食压力,部分学者指出通过进口农产品来利用他国耕地、缓解耕地压力的“虚拟耕地战略”,这个过程则受到中国与各国制度差异的影响。另外,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受制度因素影响越来越大。本文试图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制度距离对虚拟耕地进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同贸易国之间制度距离和中国虚拟耕地进口的现状进行
学位
汇率与出口贸易的关系一直都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回顾改革开放,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也随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大力推动双循环后,我国的贸易处于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阶段。近十年来,我国在保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强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贸易全面协调发展。汇率作为国际收支的调节工具,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领域扮演价格转换的角色,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汇率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