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云南农村妇女孕早、中期HIV自愿咨询检测率低,阳性孕产妇不能被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目的探索适合云南农村地区的孕产妇HIV自愿咨询检测干预措施,促进农村孕妇尽早获得HIV自愿咨询检测,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准试验研究方法,2005年12月,选择属于艾滋病中度流行地区的腾冲县作为研究地点,根据离县城较远和较近、经济状况相近等条件,选取4个乡,将4个乡两两配对。通过入户面对面地对孕28周至产后3个月农村妇女223人、相关社区人群310人问卷调查,辅以孕产妇个人深入访谈,来开展基线调查,并查阅资料。根据基线调查结果,随机抽取2个乡作为干预乡,与之配对的2个乡作为对照乡,对照乡按省及县里统一要求开展孕产妇VCT促进工作,干预乡实施9个月的综合干预措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是针对基线调查中影响孕妇HIV自愿咨询检测的因素而制定的,具体包括:①采用参与性方法培训乡村干部和乡村医生,②以各村村干部和村医生为主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性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和促进活动,③开发适合农村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参与性健康教育材料和方式,④利用《孕产妇保健手册》宣传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⑤乡妇幼专干和村医生共同讨论形成“定时、定点、乡村医生进村”的孕妇采血和送检流程,⑥在医疗保健机构产前门诊为产检孕妇常规提供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006年11月,以基线调查人群的纳入标准和样本量为依据,实施终末效果评估。终末问卷内容为基线问卷加入健康教育活动评估内容,并收集卫生部门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将基线资料和终末资料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孕产妇HIV检测率、知识、态度的变化,以及社区相关人群知识、态度的变化等,从而评价综合性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的结果显示,孕妇HIV检测率和怀孕28周前自愿咨询检测率总体水平较低(33%和15.2%),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HIV检测率及知识态度关键指标可比性较好。影响孕产妇接受HIV检测的因素主要是认为检测没有必要;其次是对检测相关知识信息不足,如担心收费贵、不知道到哪里检测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检时接受过艾滋病宣教,知晓孕产妇艾滋病咨询和初筛检测是免费的以及HIV检测地点与孕产妇检测有相关性。干预后干预组孕妇HIV检测率、HIV自愿咨询检测率、孕28周前HIV检测率、孕28周前自愿咨询检测率分别上升到96.8%、85.7%、91.1%、83.0%,而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上升到80.6%、59.7%、49.1%、36.6%,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孕妇28周前获得自愿咨询检测有更明显的作用。干预组孕产妇艾滋病核心知识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核心知识指标干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对艾滋病及HIV检测的态度均发生了正向变化(p<0.05),对照组孕产妇态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调查的112名孕产妇中有72.3%近1年内参加了乡村级各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达172人次,而对照组调查的112名孕产妇中仅38人(33.9%)接受了包括阅读健康教育材料在内的健康教育,为62人次。综合干预措施显著增加了乡村干部和普通育龄妇女的艾滋病核心知识和综合知识,乡村医生的核心知识和丈夫的综合知识得分也分别得到提高,婆婆的知识水平受影响较小。干预组六类人群的VCT重要知识信息干预后都得到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没有变化。综合干预还增加了干预组婆婆、育龄妇女、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对孕妇进行HIV检测的认可程度,改善了他们对感染HIV的道德判别态度,但是对他们看待艾滋病感染者尤其是感染孕产妇的歧视态度影响较小。对照组六类人群干预前后核心知识没有得到提高,对艾滋病和检测的态度也基本无变化。结论应用参与性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有效结合,营造社区支持氛围,同时提供适合农村的孕妇VCT服务,这项综合干预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妇女怀孕早、中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率,增加了孕产妇的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部分改善了社区相关人群对艾滋病、VCT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