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79例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不同人群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方法收集79例2014年01月至2017年09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线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血小板水平,治疗第4、12、2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随访至第24周的病毒载量,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更新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采用IFN+RBV、DAAs、IFN+RBV+SOF方案抗病毒治疗。采用含干扰素方案者排除标准如下:(1)合并HIV感染的患者;(2)合并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4)有症状的心脏病;(5)未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6)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或家族史;(6)失代偿期肝硬化;(7)伴有严重的感染,心肺基础疾病;(8)肝脏以外的其他实体器官移植;(9)对干扰素或利巴韦林不良反应高度不耐受;(10)未纠正的严重贫血,或合并血红蛋白疾病或骨髓抑制的血液系统疾病;(11)严重肾功能不全。79例患者分为:IFN+RBV组14例,采用普通IFNα-2b500万IU Qod皮下注射,联合RBV 400~500mg Bid,疗程24至72周不等;IFN+RBV+SOF组5例,采用普通IFNα-2b 500万IU Qod皮下注射,联合RBV500mg Bid、SOF 400mg Qd,疗程12周。DAAs组60例(含肝硬化组19例,非肝硬化组41例),SOF 400mg Qd单用或联合DCV 60mg Qd或VEL 100mg Qd或LDV 90mg Qd或RBV 500mg Bid,其中非肝硬化患者疗程12周,肝硬化疗程24周。分析并比较各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分析复发患者临床特征。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疗效:(1)IFN+RBV组:RVR率为83.33%,cEVR率为92.86%,SVR12率为78.57%,SVR24率为71.4%,复发率为21.43%,无应答率为7.14%;(2)DAAs组:RVR、cEVR率为100%,SVR12、SVR24率为90%,复发率为10%,其中4例单用SOF者均复发,复发率100%,剔除单用SOF的病例,则SVR12、SVR24率为96.43%,复发率为3.57%;(3)肝硬化组:RVR率、cEVR率均为100%,SVR12、SVR24率均为78.95%,复发率为21.05%,剔除单用索非布韦的3例复发患者,SVR12、24率均为93.75%,复发率为6.25%;(4)非肝硬化组:RVR率、cEVR率均为100%,SVR12、SVR24率为95.12%,复发率为4.88%,剔除单用索非布韦复发的1例,SVR12、24率均为97.5%,复发率为2.5%;(5)IFN+RBV+SOF组:RVR、cEVR、SVR12、SVR24率均为100%,复发率、无应答率均为0。2、疗效比较及副作用发生情况:(1)其中DAAs方案SVR率较IFN+RBV方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治疗前后ALT、AST、PLT、FIB-4指标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含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发生率100%,其中1例因不能耐受,于抗病毒第4周时停药,停药时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停药后未用其他抗病毒方案,获得SVR24;不含干扰素的DAAs方案治疗的人群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1例,皮肤瘙痒、皮疹1例,发生率3.33%;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9例丙型肝炎患者经IFN+RBV、DAAs、IFN+RBV+SOF方案抗病毒治疗均达到了较高的SVR24,其中以DAAs方案更优;且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2)DAAs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疗效更好,疗程更短,安全性更好,在药物可及,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