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技术在低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低位肛瘘包括低位括约肌间肛瘘和低位经括约肌肛瘘,约占70%,目前,对低位肛瘘有瘘管切开、切除、切除缝合及切开半缝合等法,除女性前侧肛瘘需行保留括约肌术式外,目前大多采用切开术。而切开后肠腔中的粪便、肠液和细菌等感染物质易进入创面,影响肉芽生长,导致肛管创面肉芽生长较慢,同时创面较大,愈合时间较长,易产生肛管缺损、假性愈合,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设计了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技术。目的:治愈肛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愈合时间,减少肛管缺损的发生率,避免假性愈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30例符合要求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肛瘘切开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术。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疗效,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控便情况,疼痛,术后出血,尿潴留等),术后创面及愈合后疤痕面积大小;治疗组切开后创面面积与粘膜下移袋形缝合后创面面积大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总疗效、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尿潴留、及肛门自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及愈合后疤痕面积大小、试验组切开后创面面积与粘膜下移袋形缝合后创面面积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膜下移袋形缝合技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确切,具有缩短疗程,减少肛管缺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其他文献
心理控制源是人格特征的重要维度,个体内控或外控的心理控制源倾向会对其心理健康及行为产生指导和预测作用。国外心理控制源相关测量工具发展较为成熟,而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国内现有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摘录20篇NRCT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被提上了教学日程.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如何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目前教育改革探究的主要问题.在高
<正>一、税收乘数效应的理论综述(一)税收的乘数效应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导致这个变化的支出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用式子K=△Y/△J(式中,△Y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是支出的变
研究背景20世纪五十年代,Robinson和Smith首先报道了应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
目的:分析孕妇水中分娩的优势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自愿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水中分娩组,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良性输尿管狭窄治疗上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1-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复杂、投资大、施工工期长等特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
【正】 辨伪学是古文献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内容是研究考辨古书真伪的方法和问题。辨伪是一项鉴别史料的基础工作,对于整理古籍来说,也是一个首要的环节。古书的真伪问题,
本文通过考察上海创立设计之都的基础条件,试图从“资源”的角度研究其对发展上海创意设计业的支撑力度,在着重分析了上海专业设计企业的发展模式后,阐述了上海以创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