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蒙古语小说中的现代性想象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性指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体现的或发生的现代性质与特征。现代性想象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思想现实之一。在“四个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初期重要的社会共同主题的背景下,蒙古族改革文学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共同的现代性想象。论文选择了社会,文化,人三个视角深入分析研究了蒙古族改革文学中的现代性想象。论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组成。第一章,重点探讨了蒙古族改革文学对社会现代性的想象。论文从农村牧区新面貌的展示、商品经济的萌生、城市化的初步想象、塑造“青天——好领导形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章,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境遇、文化心理的嬗变与危机,新主体的塑造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蒙古族改革文学对文化现代性的想象。论文分析了从物质文明的变迁到人物形象的更替,深入探析蒙古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现代性嬗变,如和谐传统与竞争意识、勇士传统与商业意识、象征心理与实用意识的冲撞更替,还深入考察了“父子矛盾”模式、改革文学“新主体”的诞生,对“新一代”的想象等。第三章,重点探讨了对“人”的认知角度的转变问题、个性解放问题和女性解放问题。改革文学虽然摆脱了单一的政治视角,但还是主要从社会属性方面,比如社会关系、道德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去表现人,因而人物缺乏活生生的个性。改革文学中“个性解放”主题还很模糊,主要从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立自主、新一代的选择等方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改革文学涉及了女性解放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地位的提高、恋爱婚姻自由的争取、思想观念的改变等儿个方面。
其他文献
考虑到绑扎桥是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关键设备,其合理选型及设计关系到甲板上集装箱的堆装能力及系固安全性,以堆重指标、航线要求、集装箱布置为设计出发点,分析绑扎桥各个设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理论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文学理论的批评空间。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女性主义文学
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蒙古族小说批评观念的更新,内容的扩展以及接受学的深化问题。当时的文艺创作出现反映新时期新生活,表现思想开放等等追求多样性的
本文研究了1755-1758年间带领反抗满洲国统治的喀尔喀人民斗争的领袖青衮杂卜可敬可悲事迹的蒙古族民歌“西达尔王”。山导论、正文、总结构成。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理山、研
<正>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本文对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西亚拉图的诗作艺术魅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除导论之外由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目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第一部分
论文以1990年代蒙古文小说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精心分析蒙古文小说批评文本,归纳出它的深度和广度及特点。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论、附录等部分组成。正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文通过分析新时期蒙古文学批评家关于文学作用的批评研究,概括了蒙古文学批评家们对文学作用批评研究的主要观点,试图总结蒙古文论中文学作用批评研究的基本概况。论文由绪
该论文从文艺运动的角度解析“思想解放运动”(1978—1982年),并对此运动的起因、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对当时的蒙古族文学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论文由
桑·舍力布是蒙古族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学界对其散文仍没有系统、宏观的全面研究。本文将桑·舍力布的所有散文纳入研究范围,从作者生平事迹以及创作追求,散文主题的形成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