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职业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氯乙烯的诱变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虽然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CH2=CHCl)是一种已知的致癌剂,但最近流行病学、环境监测及生物机制的研究表明氯乙烯的职业危害问题至今并未完全解决。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氯乙烯单体对人和动物的毒性作用,以及为制订新的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在深入调查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现场卫生学状况、分析职业接触氯乙烯单体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和一般健康状况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氯乙烯对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的影响;并通过毒理学实验进一步研究了氯乙烯对小鼠的生殖毒性、致突变性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分析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测定和一般健康体检结果,结合1986-2000年的空气监测和工人接触氯乙烯的日子均浓度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之间神经行为功能,以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305名男性作业工人从1986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标化死亡比(SMR)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氯乙烯对小鼠吸入染毒后的精子畸形实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以及记忆功能的测试结果探讨氯乙烯对小鼠的生殖毒性、致突变性以及对记忆力的影响。 结果: 该化工厂车间氯乙烯浓度平均值为154.72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4倍;工人体检资料显示接触组工人出现神经行 为功能损伤,且脑衰弱综合症、肝脾肿大的检出率较对照组升 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肝脾肿大的检出率随工龄的延长 而升高。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作业工人全癌 SMRI 65.38、肝脏 恶性肿瘤SMR533.33,胰腺癌SMRldi.01,经统计学分析,接 触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脏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较对照人群升高,差 异有显著性。小鼠经静式吸入染毒后,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 验中各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在水 迷宫实验中,由于接触氯乙烯小鼠的记忆力有减退的趋势,但 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该厂作业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高于国家卫生标准,作 业工人接触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高达 184028mg/m\ 因此应注意增加相应个人防护设施;更应注 意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护检查,特别应密切观察和筛检作业人员 的肝脾损伤和肿瘤发病情况,以便对其慢性损伤作用能及早发 现,早期治疗,使之起到减轻损伤程度的目的。长期接触氯乙 烯对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可出现一定的消极 情感状态;接触组肝脾损害、咽部刺激症状和脑衰弱综合症的 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该化工厂工人肝脏恶性肿 瘤死亡的增加可能与生产环境中高浓度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因素 作用有关。氯乙烯对小鼠有致突变性和一定的生殖毒性,且可 能对小鼠的记忆功能有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一 目的 1 了解天津地区医疗单位口腔科使用的诊疗器械病毒污染实际状况(以乙肝病毒为代表)及通过不洁诊疗器械所致病毒、细菌性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大小; 2 寻找一种有效、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
采用不同优化算法和机器处理方法来缓解机器资源对巨大变量组合逻辑综合问题的限制,介绍了软件系统设计的技术途径.以此形成的巨大变量逻辑优化软件,其输入、输出变量之和达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度流行区之一,人群中慢性HBsAg携带率约为10%,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有30%~50%是由于围产期的母婴传播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