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中IL-5、6(interleukin-5、6)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地区内,选取以相同性别、相同民族、相同生活环境、年龄±5岁、相同生活习惯、相同HBsAg阴性或阳性为匹配条件的101对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定量测定血清IL-5、IL-6水平含量,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IL-5、IL-6水平与肝癌高发家族聚集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之间血清IL-5、IL-6水平。结果:⑴IL-5水平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高于无癌家族,有统计学差异(Z=-3.315,P=0.001)。⑵IL-5水平在肝癌高发家族男性成员中高于无癌家族一(Z=-3.357,P=0.001),两组女性成员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999,P=0.138)。IL-5水平在肝癌高发家族壮族、汉族成员高于无癌家族中壮族、汉族成员(Z壮=-3.294,Z汉=-2.201,P壮=0.001,P汉=0.028),瑶族成员IL-5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105,P=0.917)。IL-5在肝癌高发家族HBsAg阴性成员水平高于无癌家族成员(Z=-2.931,P=0.003), HBsAg阳性的两组成员IL-5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1.562,P=0.118)。⑶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与无癌家族成员总体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Z=-0.558,P=0.557)。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与无癌成员的IL-6水平在男女成员、壮族、汉族、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中均无统计学差异(Z男=-5.585,Z女=-0.115,Z壮=-0.146,Z汉=-0.943,ZHBsAg阳性=-0.,629,ZHBsAg阴性=-0.354,P男=0.599,P女=0.909,P壮=0.884,P汉=0.345,PHBsAg阳性=0.534,PHBsAg阴性=0.,723)。但在肝癌高发家族中瑶族成员IL-6水平高于无癌家族成员(Z=-2.271,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5在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发病有一定关联,以男性、壮族明显,推测在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机体免疫已经发生微小变化,特别是TH1/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6在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中可能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