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钻孔资料实现矿体三维可视化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矿山三维可视化技术已成为数字矿山、“3S"、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前缘。它形象地描述了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在传统的二维矿体信息基础上加载了垂直方向的属性值,使人们更直观、更完整地理解地下矿体的情况。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工程、数据库、信息管理等理论的不断创新,三维可视化技术也逐渐成熟,开始在矿山设计与生产、矿产勘测、资源估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在国内,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以及软件的开发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力支持下,以及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是以钻孔资料为基础,结合Oracle XML DB技术和Surpac矿山软件,以及Visual Studio编程工具,以新矿集团华丰矿地质钻孔为例,对其进行了地下煤层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新矿集团华丰矿钻孔资料为例,分析钻孔资料数据的特点,对华丰矿钻孔数据进行了XML编码,并利用Oracle XML DB技术将XML编码后的钻孔数据进行了存储。(2)利用Visual Studio编程工具,将存储在Oracle中XML编码的钻孔数据进行转换,提取出相关信息编辑成适合Surpac软件使用的格式文件,为矿体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做好基础。(3)使用Surpac大型矿山软件对华丰矿地下煤层进行了三维矿体可视化模拟。
其他文献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物,具有稳定染色体末端的作用。端粒长度的维持和端粒酶活性的激活是大多数癌变过程必须的,端粒相关蛋白及端粒酶RNA的突变都能够导致端粒帽
矿山是一个真三维的地理空间,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不断发展,尽管平面矿图得到不断完善,但是在反映空间位置上,平面图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下矿山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可
随着水电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坝的变形预测已成为水电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保障大坝安全、掌握大坝的运行状态,对其在运营过程中进行系统监测是必要的,根据已
栽培花生(Arachishypogaea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但由于地下害虫蛴螬的危害,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一系列对蛴螬有杀虫活性的cry8类
在城镇用水,工业废水处理,生物下游工业等中,“絮凝”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絮凝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处于实验室阶段,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絮凝菌的发酵动力学、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组成结构分析的研究,将生物絮凝剂的基础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为生物
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降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严重影响了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和谐与可继续发展。煤矿地表沉降监测是煤矿开采与可继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