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养殖鱼类的严重腹水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亟需开展该菌的致病机理和免疫防控研究。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免疫抗病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自然或人工因素作用下,宿主与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宿主就会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而出现机体营养吸收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引发各种疾病。同样,口服疫苗接种后也必将引起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目前,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研究成为了科研关注的热点,也为探索病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前期研究中我们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到一株毒力较强的拟态弧菌,构建了其DNA疫苗,并发现该疫苗可诱导鱼体产生良好的肠黏膜免疫应答。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拟态弧菌感染以及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构建及其肠道原位表达检测。论文采用膜囊法以大肠杆菌DH5α冻干菌蜕装载拟态弧菌DNA疫苗,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1 mg菌蜕装载了214μg疫苗质粒,表明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构建成功。以该靶向DNA疫苗肛注免疫草鱼,免疫后21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疫苗基因在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疫苗基因在各肠段均有表达,且以中肠部位的表达量最高。2)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收集感染与免疫前后各肠段内容物,提取其总DNA进行16S rRNA PCR扩增,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感染与免疫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改变免疫草鱼中、后肠以及感染草鱼各肠段的菌落结构。其中,在门水平上共同呈现出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纲水平上共同表现为梭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甲型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属水平上共同表现为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上升,甲基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3)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结构的影响。论文采集感染与免疫前后草鱼各肠段,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草鱼各肠段的组织结构均未有明显病变,而感染草鱼各肠段的组织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减小,部分肠绒毛与黏膜肌层分离、绒毛变稀疏且前端有损伤。综上所述,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组织结构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但对菌群结构有显著影响。拟态弧菌感染可引起草鱼肠组织结构和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矿井水害问题一直关乎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解决矿井突水问题的前提任务就是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减少水害事故出现的概率。将潘二井田作为探讨对象,基于了解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对井田进行补、径、排以及充水特征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与Gibbs图解法、离子比例系数法分析井田内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基于各含水层阴阳离子组合关系,利用CRITIC法与物元可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抗生素给药频率,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对抗生素给药频率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使用抗生素的20003例住院患儿中,给药频
某工程现浇砼楼板出现几种典型的裂缝,通过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认为商品砼的收缩及温差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裂缝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