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在汇集同时代多部专书词汇的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尽可能地概括出东汉时期的词汇断代情况,进而把握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白虎通》是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一部群经总议类的著作,是白虎观会议的产物。这次会议是东汉时期的章帝刘炟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举行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目的是讨论五经异同,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儒家经义和谶纬神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该书内容广泛,语言特色鲜明,其中包括大量东汉时期新出现的复音词。对这些词的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东汉时期词汇复音化进程,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补充和完善《汉语大词典》出现的部分疏漏。据笔者统计和分析,《白虎通》一书共817个复音词。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其中817个复音词从语义、词性、语序等角度进行了考察。在共时层面,这些复音词按照构词方式可分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两类。其中,单纯复音词可分为叠音词和联绵词两种,合成复音词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附加式、重叠式六种,共计八种。在历时层面,本文将817个复音词同先秦时期的各典籍进行对比,找出其发展脉络;并向下探索,同现代汉语词汇进行对比,对词义的变化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东汉时期复音词发展和变化的脉络。将《白虎通》中的复音词和《汉语大词典》比较后发现,《大词典》存在词条失收、义项漏收等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补充和完善《大词典》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