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Syndrom,VPS)是症状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PD)的一种血管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肌强直、假性面具脸、碎步、假性球麻痹、痴呆和二便失禁、锥体束征、小脑症状。VPS发病年龄高,多为60岁以上,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形成脑血管障碍危险因素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我国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率也随之明显增高。目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关注。西医治疗VPS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代谢为主,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目前对于应用左旋多巴还存在争议,通常建议小剂量使用。西医对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还无特效药,对于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疗效不理想。而现在中医对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研究还不是很多。本课题结合中西医理论,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段针灸来治疗VPS,提高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项研究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目的: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VPS患者治疗前后SOD、MDA、TCD中MCA、ACA、BA、VA血流速度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Webster、UPDRS、ADL评分变化;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数值,以及对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针灸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以及探讨针灸在缩短VPS病程、改善VPS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把符合入组标准40例VPS患者分为治疗组22人,对照组18人。年龄55~87岁,治疗组平均年龄71.94±8.8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1.33±7.21岁。两组均按一般改善脑血液循环内科治疗,治疗组添加针灸治疗。针灸取穴:百会、阳陵泉、足三里、合谷、太冲。合谷、阳陵泉针刺后接电针,连续波,频率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连续2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记录两组治疗前SOD、MDA值,MCA、ACA、BA、VA血流速度值,Webster、UPDRS、ADL评分。两组治疗20天后复查,再次记录SOD、MDA值,MCA、ACA、BA、VA血流速度值,分别进行两组治疗前后的统计学分析,以及组间的统计学分析。结论:两组治疗前后SO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SOD明显升高。两组间SOD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DA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DA无显著性差异。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对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观察中发现,大脑中动脉舒张期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速均较治疗前增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右侧大脑前动脉治疗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较前流速升高。基底动脉、椎动脉无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