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对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ge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激对肿瘤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应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缺乏应激对肿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室依据。本研究将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恶性和良性应激入手,分别构建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恶性应激及丰富生存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良性应激两种模型,探讨应激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第一部分应激对小鼠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目的:探讨恶性应激对胰腺癌的生长影响和良性应激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的作用。方法:1.恶性应激MS模型的构建:小鼠从出生后第一天至21天起,每天在10:00 am—16:00 pm时间内将新生C57BL/6小鼠和母鼠分开饲养6 h,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断奶后,各组小鼠按照性别分组饲养至小鼠6周龄,然后用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检测母婴分离是否改变小鼠焦虑行为;2.MS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行为学实验两天后,即小鼠6.5周龄时,向小鼠右侧皮下接种6×10~5个胰腺癌Panc02细胞,建立胰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5天检测肿瘤生长状况,35天后处死小鼠获取皮下瘤并称重;3.良性应激EE模型的构建:将24只3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到丰富生存环境组(Enriched Environment,EE)和正常环境饲养组(Standard Environment,SE),其中丰富生存环境组小鼠12只一笼饲养在EE笼具,笼具中包括房屋、厕所、玩具等特色设施;12只SE组小鼠,每笼4只饲养在SE笼具,笼具中仅有垫料。饲养3周后,即小鼠6周龄时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4.EE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行为学实验两天后,即小鼠6.5周龄时,通过尾静脉向各组小鼠注射1×10~5个黑色素瘤B16细胞,肿瘤接种21天后处死小鼠,并剥取肺组织,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中黑色素瘤转移情况。结果:1.EPM检测指标包括开臂活动时间、活动路程百分比和第一次进入开臂等待时间,前两者和小鼠焦虑程度呈负相关,等待时间和小鼠焦虑程度呈正相关。21天后,EPM检测6周龄小鼠行为发现,MS组雄性小鼠在EPM中的活动时间为48.11±5.75 s,较对照组时间(81.27±6.71 s)明显减少(P<0.01);MS组活动路程百分比为13.63±1.98%,较对照组(20.93±1.84%)明显降低(P<0.05),而MS组小鼠第一次进入开放臂的等待时间为95.44±22.38 s,较对照组小鼠(32.46±4.79 s)明显延长(P<0.01),说明MS能导致成年后的雄性小鼠焦虑水平的增加,这也证实了恶性应激模型构建成功;2.在小鼠Panc02细胞皮下移植瘤中,肿瘤细胞接种35天后,母婴分离组中雄性小鼠较对照组雄性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增加(0.56±0.09 g vs 0.36±0.04g,P<0.05),其增加幅度达到了56.8%,说明MS也能明显促进小鼠胰腺癌的生长(P<0.01);3.MS对成年后的雌性小鼠焦虑水平和小鼠胰腺癌的生长(P>0.05)影响较小;4.EE能够明显延长小鼠进入EPM开臂的活动时间、活动路程百分比,降低小鼠第一次进入开臂的等待时间,说明EE能降低小鼠的焦虑水平,良性应激模型构建成功;5.EE组小鼠较SE组雄性小鼠肺组织中转移的黑色素瘤结节明显增加,转移结节数目EE组较SE组减少43.58%,转移结节面积EE组较SE组减少76.54%。结论:生命早期恶性应激MS具有促进成年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而丰富生存环境良性应激能够抑制小鼠恶性肿瘤的转移。第二部分应激调控的基因UQCRC1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我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EE能够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同时下调线粒体相关基因UQCRC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丰富生存环境下调基因UQCRC1对胰腺癌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Real Time-PCR(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UQCRC1基因在EE及SE小鼠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RT-PCR检测UQCRC1基因在四株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3.体外过表达和下调UQCRC1基因,检测UQCRC1改变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4.每只裸鼠皮下接种3.5×10~6个PANC-1-UQCRC1及PANC-Lv细胞,建立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每5天检测肿瘤体积,持续8周。处死荷瘤裸鼠并取瘤称重;同时,每只裸鼠胰腺原位接种1.5×10~6个PANC-1-UQCRC1及PANC-Lv细胞,构建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每周称取裸鼠体重,6周后处死裸鼠取瘤并称重;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UQCRC1基因在85对胰腺癌和癌旁组化芯片中的表达情况;6.人蛋白磷酸化芯片检测相关信号分子,并在过表达UQCRC1稳转株细胞中进行验证ERK1/2及p38α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接着用ERK1/2磷酸化抑制剂SCH772984及p38α抑制剂BIRB79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UQCRC1在EE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SE组明显降低的;2.RT-PCR检测UQCRC1基因在四株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显示,UQCRC1基因在ASPC-1,BXPC-3,CFPAC-1及PANC-1细胞中较正常胰腺导管细胞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UQCRC1能促进PANC-1及CFAPC-1细胞的增殖,同时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UQCRC1促进细胞增殖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2/M+S期;随后,在PANC-1及CFPAC-1细胞中敲低UQCRC1基因后,细胞增殖的速度明显减慢;4.在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过表达UQCRC1的细胞皮下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阴性对照组,在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中也观察到了过表达UQCRC1基因能够明显促进胰腺癌的生长;5.组化芯片结果显示,UQCR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且85对组织点中,UQCRC1基因上调的有78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UQCR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6.随后的人蛋白磷酸化芯片结果显示,过表达UQCRC1基因能够促进ERK1/2及p38α磷酸化水平的增加,而使用ERK1/2磷酸化抑制剂SCH772984及p38α抑制剂BIRB796能分别抑制UQCRC1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应激调控的基因UQCRC1可能通过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促进胰腺癌的生长。
其他文献
SU(3)对称性要求下,J/ψ到重子末态的衰变只允许发生J/ψ →B1B1,B8B8,B10B10型,其中,(1/2)-(JP)是重子单态,(1/2)+是重子八重态,(3/2)+是重子十重态。然而,1984年MarkII合作
对强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子结构及其属性和强子态能谱的研究是高能物理的一个主要课题。对于介子-介子、介子-重子、重子-重子的强相互作用S波研究,一般采用手征幺正方法。该方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关注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家庭和社区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由于社会矛盾造成的恶性公共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务工人员增多,使得城市流动人口急速增加,社会的治安问题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恐怖活动,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预防和打击力度,也使得安防需求不断增长,市场
新的经济条件下,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而用户的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和用户创意而建立的开
我国的教育培训行业是个利润丰厚,入行壁垒低的行业。新三板上的挂牌教育机构是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风向标,也是风险资金追逐的对象。教育培训企业的发展,关注点是企业的未来
微藻目前已成为生物能源的最具潜力的新原料。由于微藻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匮乏,关于微藻的基因工程研究和成果进展相对植物微生物而言比较缓慢。三角褐指藻是硅藻研究的模式藻
天然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酶能够催化生命体中很多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且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特异性。但是,
聚酰亚胺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耐热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它在更多方面的应用,由氯代苯酐为原料合成聚酰亚胺是一条最有希望降低其生产成本
随着热力学数据库和成分-活度模型的发展与完善,变质相平衡模拟逐渐成为变质岩温度压力研究较好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利用内恰的热力学数据库和相应的成分-活度模型,在特定的模式体系中,对特定的岩石成分进行视剖面图的计算,同时获得矿物的成分等值线,并结合岩石的岩相学特征、矿物化学特征等,得到岩石的温度压力条件。变质相平衡研究就是依据相律和有关热力学方程研究一个岩石体系中变质
薄液膜在固体壁面上的流动行为展现出丰富的动力学特征,其破断机理及稳定性一直是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当薄液膜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时,活性剂浓度梯度驱使液膜由表面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