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8年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近5年的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探讨影响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各因素间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及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患者共37例,详细查阅其临床资料,并完善其随访资料。建立患者临床随访资料Excel数据库,进行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各组生存率曲线分布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其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岁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例数多于<40岁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例数;临床症状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腹痛为主;所有患者中临床Ⅰ期患者最多;绝经前患者比绝经后患者多;肿瘤直径≥10cm的患者比肿瘤直径<10cm的患者多。大部分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行全子宫+双附件手术的病人最多且预后好;截止到随访结束,未复发的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复发的患者例数。见Table 1。2本资料中37例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截止到随访结束时生存时间为10个月~9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2.31个月,单侧附件发病为94.5%,双侧附件发病为5.4%。3手术治疗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4%、90.5%、90.5%。4年龄分布在15岁~70岁之间,中位数年龄40岁;<40岁者12例,≥40岁者25例。5不同年龄组中绝经、肿瘤直径、内膜厚度,临床分期、手术范围、是否复发、治疗方法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直径、内膜厚度、是否清扫淋巴结、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是否复发和手术范围是影响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是影响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7临床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6.6%,复发率为12.9%。分别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淋巴结清扫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100%、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Ⅰ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手术+化疗、手术+放化疗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95.8%、97.8%、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Ⅰ期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较好。化疗方案中:BEP方案、VPC方案、TP方案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100%、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8年龄、临床分期、手术范围、治疗方法、肿瘤直径与复发的关系: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与复发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范围、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0岁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发病率高于<40岁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发病率;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腹痛为主;所有患者中临床Ⅰ期患者最多;<40岁的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比≥40岁的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短。2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患者分期越早的患者预后越好。3临床分期、手术范围、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手术范围、治疗方法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4手术范围、治疗方法不是影响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显著提高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5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不受其他因素影响。6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与患者临床分期、手术范围、治疗方法密切相关,严格对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