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南海北部冷泉区一个长550 cm的岩心进行微生物计数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使用吖啶橙直接计数法统计微生物的数量并比较微生物丰度与甲烷浓度的变化关系,综合地球化学数据(如孔隙水)对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吖啶橙染色计数结果显示:微生物细胞数量在105-107 cells/g沉积物之间,微生物的数量与甲烷浓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甲烷浓度高的深度,微生物数量大,反之亦然。这表明微生物对甲烷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岩心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大量未培养的细菌和古菌存在。与其它冷泉沉积物(如秘鲁边缘和墨西哥湾冷泉)微生物多样性相比,南海冷泉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要高。古菌主要有广古菌(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Crenarchaeota)两大门类,广古菌门类主要有Marine Benthic Group (MBG)-D, Halobacteriales,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Group (ANME)-I, South African Gold Mine Euryarchaeotic Group (SAGMEG), Antarctic Deep Lake (ADL)和两个未分类的类群。泉古菌门类主要有MBG-B (一个被推测可能存在于甲烷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且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海洋沉积物中的类群)、MBG-C, 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 (MCG), 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 I (MGI)和C3几个类群,其中以MBG-B为主要类群,占古菌文库的23.9%。细菌属于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包括α-,β-,δ-,γ-,ε五个亚群)、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硬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纤维杆菌门(Spirocha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菌门(Chlorobi)、TM6、OP3、OP8、OP11、WS3,另有7个不能确定位置的克隆,其中以变形杆菌为主要类群,占细菌文库的53.6%。微生物丰度和甲烷浓度的正相关性以及ANME-1和MBG-B类群的出现,可以指示该冷泉岩心中发生甲烷厌氧氧化,对于该岩心以下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有待更多证据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