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缺失对评估产后出血患者初始休克程度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碱缺失对评估产后出血患者初始休克状态的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盛京医院,发生产后出血且符合纳入标准、数据完整的病历92例,根据初始碱缺失值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休克指数、血红蛋白、动脉血乳酸、动脉血PH值的差异。选取休克指数小于1的病例,以碱缺失值6mmol/L为界限分为两组,比较组间上述各项指标间差异。  结果:在产后出血早期,随着碱缺失值的上升,开始出现低灌注、缺血缺氧,患者的动脉血PH值下降,乳酸值上升,此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红蛋白值下降,患者的心率加快。在产后出血患者当中,当休克指数小于1时,碱缺失值的增加提示组织缺血缺氧、低灌注,以碱缺失为6mmol/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孕产妇的心率、动脉血PH值及血乳酸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孕产妇的血压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碱缺失对早期识别产后出血患者休克状态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肝硬化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师刘立新前期研究发现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的同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正常情况下,由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肝脏后被清除;肝损伤时,肝脏枯否细胞系统功能减弱、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损伤不能有效地清除内毒素进入门静脉,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而急性肝损伤是否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目前尚无报道。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