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投资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投资已逐渐占据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银行成本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投资会对效益造成怎样的影响,成为商业银行考虑的重要课题。各国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只基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信息技术等后台服务则出现集中式部署的趋势,比如信息技术投资可能集中于某一国家,但银行效益则在其他多个国家体现出来。因此如果将分析目标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难以获得准确的结论。因此本篇尝试从世界性的视角,针对跨国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本篇首先就信息技术投资对银行效益进行理论分析。主要从短期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互补性理论、投资时滞性这三方面进行讨论。第一、基于短期生产函数,信息技术可以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进行考量,当信息技术投资与其他要素投入达到某一个最佳组合时,可以使收益最大化。第二、根据生产要素互补性理论,银行经营过程中有很多与信息技术投资相关的互补因素,在这些要素得到良好的投入和使用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投资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第三、研究普遍认为,由于信息技术投资本身的特征,它具有比较明显的时滞性,导致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信息技术投资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尽量缩短投资时滞,提高资金利用率。然后,本篇从商业银行前台、中台、后台层面,就信息技术对银行收入、成本、总资产等各财务指标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逐一分解,在此基础上对资产收益率和股本收益率作出综合性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投资对银行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总资产都具有正面效应的假设。在实证部分,通过展开十三家跨国商业银行自2001年至2012年的财务数据、结合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指标、世界GDP增长率等市场数据,就信息技术投资与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等效益指标的关系及其时滞效果,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信息技术投资对资产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进行投资的第二年,正向影响的作用最为明显。但信息技术投资与股本收益率则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关系。最后,本篇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借鉴意义。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益,但在投资时,应注重投资结构如硬件、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的投资配比,加强相关互补因素的管理和改进,建设先进团队和企业文化,增强银行整体竞争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乳腺增生结节患者实施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手术
自中央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来更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首次突破千亿
IPO发行审核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获得IPO资格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开招股的形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因此对于IPO资源的竞争也就日趋激烈。不同于西方国家正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指出了现行教材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对现金流量表的编织方法的说明不是过于笼统就是过于复杂,无可操作性,无实用性。作者另辟蹊径,介绍了一种既简洁,又直观,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探寻影响山东省城市商
<正>一、以"新开放观"认识区域开发与对外开放的互动关系,高度重视自由贸易港区机制的开发开放价值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外开放过程就是区域开发和制
廖仲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战士,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与实践,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小、资产拥有量低等因素而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这俨然已经严重地制约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毫无疑问,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