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过近20余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带动社会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很多地方都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环保概念的逐渐普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凸显成为矛盾。通过对重庆旅游景区用地多种情况的分析与探讨,认为目前重庆诸多风景旅游景区均出现了一些相同的弊端,如下:①旅游景区的超负荷发展和旅游景区环境维持之间的对立性;②景区规划缺乏足够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③旅游景区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经费不足,也成为目前重庆相当部分景区未得到良好、合理保护利用的原因。虽然我国的旅游相关单位在旅游景区的自然侵蚀保护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并对改善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同时要看到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旅游业本身对自然、人文资源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这也是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的旅游景区永续发展的议题。本研究首先收集关于旅游景区用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借助已有分析方法对旅游景区用地进行分析,发现旅游景区用地具有资源性、保育性和特异性,那么这些特性决定了在对旅游景区用地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旅游景区用地的现状评价、生态安全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评价,才能将旅游用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选取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范例,并针对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