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小说着眼于西门庆及其妻妾们的日常生活,叙述了西门庆迅速发迹及败落的故事。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词话本与绣像本两大版本系统,而词话本是最接近于作者的原本。关于韵文的插入,词话本较其他版本为最。因此本文以词话本中的韵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其在文本思想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文学功能。本论文除绪论、结语外,正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金瓶梅》的几种版本,以及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等。第二部分参照学界的研究成果,概述关于《金瓶梅词话》中韵文的研究现状,从整体来看,缺乏对词话本《金瓶梅》中相对完整意义的诗词曲赋等韵文的全面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叙述研究思路和韵文价值。正文共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了词话本《金瓶梅》中韵文的概况。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韵文的种类,《金瓶梅词话》中韵文有很多种,包括诗、词、曲、赋、经文、宝卷等,本文主要探讨的韵文是诗词曲赋这几大类,文本中两句相对的谚语等都不在讨论范围内。此外,诗词曲赋这几类韵文又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做了细致的划分;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韵文的来源,认为《金瓶梅》中的韵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抄引移植前人作品,包括《水浒传》、宋元话本和元明戏曲等;另一类是作者根据情节内容的需要而自创的韵文。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词话本《金瓶梅》中诗词的功能。认为《金瓶梅》中的诗词明显体现出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同时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倾向,具有劝诫教化世人的重要作用,是构建文本思想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同时,诗词还具有品评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预示故事结局等重要的文学叙事功能。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曲赋的功用意图。认为曲赋具有体现时代风尚、塑造人物形象等功能。如果说诗词主要承担的是议论功能,曲则由于其自身文体的特点,更长于抒情表意;而赋文则利于铺陈叙事,铺排场面及描写岁时节令风俗。同时,曲赋对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第四章从总体上探讨了词话本《金瓶梅》中嵌入韵文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认为《金瓶梅》中插入韵文并非首创,而是受传统叙事文学的影响,《金瓶梅》的出现,才真正实现了前人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文备众体的梦想,它嵌入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几乎所有的文体。在这些韵文中,插入数量较多的当属诗词曲赋四类,其中诗词主议论,曲主抒情,赋主铺排,其他韵文如宝卷、经文等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文化。虽然一些韵文与情节不甚相合、甚至游离于情节之外,属于明显的不足,但大部分的韵文都是作者根据情节需要嵌入的,并且在插入韵文时有很明确的文体选择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