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深刻影响松材线虫的生态分布,本研究旨在探讨松材线虫对温度的响应及其生态适应机制,为松材线虫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分别测定了各龄松材线虫在25℃、4℃处理48 h后静息率、糖醇含量和蛔甙的变化,以及松材线虫粗提物及蛔甙处理18h后对线虫成虫静息率的影响,并且筛选出6个可能与松材线虫睡眠现象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线虫不同龄期表达研究。1、与25℃对照相比,包括L2、L3、L4和成虫在内的所有龄期在4℃条件下的静息率大幅提升。2、松材线虫的粗提物处理后,松材线虫的静息率在69 h内较对照迅速升高,在9 h时静息率最高,约为10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912 h中静息率维持在100%左右;约3 h之后,静息率逐渐下降,在27 h时,达到最低值,仅为1.1%。3、4℃低温胁迫环境条件下,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25℃常温处理组,约为对照的2.32倍,而山梨糖醇、葡萄糖和甘油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4、蛔甙测定结果显示,C5、C6和ΔC6结含量均下调,C7和ΔC9均停止分泌,而C9在4℃下开始分泌;生物测定表示,粗提物、C6、C7和C9能大幅增加线虫在25℃下的静息率。几种蛔甙共同参与了松材线虫低温诱导的压力诱导睡眠的调控。5、相对于25℃常温条件,acy-1-1、egl-4-1、kin-29-1、lag-1-1和let-23-1等五个基因在4℃低温胁迫环境条件下,无论是在L2、L3、L4还是成虫等龄期表达量均下调,说明松材线虫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机体代谢水平下调,生命活动受到一定抑制;但是kin-1-1基因在松材线虫L3和成虫体内相关表达量反而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可能在诱导睡眠等现象,应对低温胁迫环境中起着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