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勘探程度较高。凹陷内馆陶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因此,开展凹陷内馆陶组的层序地层研究是在该套地层内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馆陶组虽为陆相沉积,但在该沉积时期,因为湖盆萎缩、湖平面变化频繁和平缓的地貌梯度等的浅水环境,导致层序不整合发育特征不典型,加之新构造运动的断层断裂活动导致地层破碎,致使在该套地层内开展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难度加大。现在对这种萎缩期浅水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不够完善,所以在同一区域可能建立出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因此,开展凹陷内馆陶组的层序地层研究是对湖相层序地层研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的补充,具有明确的理论意义。开展馆陶组层序地层划分中,采用了旋回分析为体、界面识别为纲、井震相互约束、网络闭合和由整划细的一整套多方法联合的技术体系,识别出:3个三层序界面,分别对应为SB2、SB21和SB0;2个最大水进面,分别对应为mfsL和mfsU。据此,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为SQgL和SQgU;4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为ESTgL、HSTgL、ESTgU和HSTgU。建立了较为精确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的约束下,以体系域为纵向基本单元开展沉积分析工作。根据岩石学特征、测井特征和地震特征识别出凹陷内馆陶组共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以及其所包含的5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根据含砂率和重矿物的平面分别特征,识别出馆陶组时期发育西北、西南、东南和东北四个方向的物源,但在不同的体系域内,各方向物源的发育程度略有差异。在沉积相类型和物源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单井-连井沉积相及地震相并结合地层厚度的变化,分析了馆陶组时期沉积相展布特征,凹陷由外向内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湖盆范围整体上由小变大,物源整体上由强减弱。黄河口凹陷馆陶组时期发育了大范围的辫状河相,砂体发育,对本地区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